• 31阅读
  • 0回复

棉农欢声飘城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7
第2版(经济)
专栏:

  棉农欢声飘城乡
黄发森 吴三敏 吴廷欣
特殊的干旱年,特好的棉花收成,特别开心的棉农,这是9月11日笔者在湖北省荆州地区一个普通棉区--江陵县弥市镇棉花收购现场得到的感受。
改口棉花收购点48岁的监库员张廷德,指着货场上三座和二层楼房一般高的露天棉堆说:“你看,两堆是一级棉;一堆是二级棉。我干了25年的棉花收购工作,像这样又干又好的棉花,还未见过。去年的棉花是从等外级收起的。”谈话间,老张喜形于色:“今年棉农卖得高兴,我们收得也高兴。”
同行的棉站负责人王其文、贺克荣告诉我们:“棉花上市早、来势猛。8月25日开秤,比去年早了一个月,一、二级好棉占了90%以上,15天收购1.8万担,真是历史少见。”我们在收购点上,看到处处售棉长龙,沿路棉农门前晒花席满布,白花耀眼,公路两旁棉田银花一片,好不喜人。
在弥市售棉点上见到第5次售棉的棉农肖德发,他说今年售棉有五个高兴:一是奖售政策好,二是棉好价格高,三是卖棉付现钱,四是不准乱扣款,五是收购站服务好,再问他住址,原来他来自高兴村。“高兴村农民话高兴”,别有情趣,大家哄地笑了。周围的棉农纷纷赞同:“老肖的话句句实在,可以登报。”
高兴村农民的心情,在改口售棉点也有反映。第二次售棉的姚家村农民郭先正,一直责怪老天爷旱得太狠了,一个多月不见透雨,棉花损失太大了。但经过现场算帐,他种的3亩8分棉花品级高,今年的现金收入可由去年的900元上升到2300元以上,因为70%以上是伏桃,他说:“丰收已经大半到手了。”
沉浸在喜悦中的棉农们,都夸“政策调起积极性,科学种植上水平”。今年他们普遍采用地膜棉、营养钵,早种早发,虽遇大旱,但“伏桃当家,天旱炸花。”西河村农妇陈家凤快人快语地告诉记者,她家种植4亩棉,已卖700元,只要不遇连阴雨,再卖两个700元也不犯难。而去年她的售棉总收入才600元。她说是沾了政策的光,受了科技的益。镇里领导介绍,全镇棉田扩大不多,单产提高,6.25万亩棉田总产可望由去年的6.7万担增到12万担。全镇棉农可望人均增收400元。一串少见的数字,棉农们怎么不喜呢!
在一片欢欣之中,也听到个别惋惜之声,张家村农民陈大修数着到手的一叠钞票说:“早知政策这么好,我那0.8亩的麻田就改种棉花了。”另一个棉农说着,激动地做出一个抓取手势:“明年--棉花!”
秋阳西下,拖着板车前来的棉农却越来越多,弥市镇委、镇政府的干部,也为棉农的喜悦所感染,纷纷前往棉站服务。知道棉花资金有缺口,他们多方筹集,特别抓紧了棉花加工调销与资金回笼。曾受到商业部表彰的轧花厂职工,在新棉上市第3天就日夜开车加工皮棉。截至9月上旬,已加工优质皮棉15万公斤,按国家计划调销荆州地区。一些盼棉如渴的棉纺厂职工,见送来雪白的上好棉花,禁不住放起鞭炮,热烈庆贺。
从收棉站传出的欢笑,飘逸城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