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三位领袖与一名英雄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三位领袖与一名英雄的故事
崔耀中
在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40周年前夕,我采访了志愿军特等功臣、“登高英雄”杨连弟烈士的夫人阎复珍。老太太今年72岁,身板儿很硬朗,记性也好。说起杨连弟,她拿出珍藏的影集。里面有一张已经发黄的毛主席半身照片,背面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老人的话,从这张照片讲起。
杨连弟1949年2月参加铁道兵团,在抢修陇海铁路的“天堑”时,他靠着一根杆子,只身攀上了高达45米的桥墩,为打通陇海路,向大西北进军,创造了桥梁修复史上的奇迹,被授予“特级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秋,杨连弟随军入朝作战,他和战友们粉碎了敌机的“绞杀战”,在抢修沸流江、青川江等大桥中再建功勋。1951年,杨连弟作为志愿军归国观光代表团成员,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接见了他们。几天以后,杨连弟请假回到天津市北郊区的家里。
阎复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那天晚上,连弟搓着手,满地转,激动得不知怎好。他拿出这张毛主席的照片,给全家人看,又生怕我们弄脏了,赶紧收起来,夹在小本本里。他叨叨着,‘我刚当了几天兵,没干嘛,可毛主席、朱老总把我干的那点事都记着。毛主席说,一个人只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就永远不会忘记的。还说,有机会要看我登高表演。后来,毛主席拿出这张照片,签上名给我留作纪念,紧张得我半天不敢接。’连弟临走那天,左右思量,决定把照片留下来,让我保管。他怕在战场上损坏了,叮嘱说,打完仗回来,就由他自己保管,千万别弄出差错。谁料想,半年以后,他就在朝鲜牺牲了……”
杨连弟牺牲后尽管报纸上对“杨连弟”连的命名作了报道,可惜一家人没有识字的,都不知道。一直到朱德总司令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朱俊英来信要认干亲,全家人才知道。1952年秋,朱俊英专程从北京来到烈士生长的农家小院,她一进门,见了杨连弟的父母,就叫干爹、干娘,慌得一家人不知怎么才好。朱俊英抱住干娘说:“听父亲讲了杨大哥的事迹很受感动,我来认干亲,父亲很支持,你们养了一个好儿子献给了人民,我来做你们的干女儿吧。”后来,朱俊英专程到沈阳,在已迁回国内的杨连弟烈士墓前照了像,寄给了干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也始终没有忘记血洒三千里江山的志愿军烈士。他先后两次邀请阎复珍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亲属到平壤家中作客。1985年,阎复珍第二次到朝鲜时,金日成主席听说杨连弟烈士的子女已分别到陆、海、空三军服役时,十分高兴。他握着阎复珍的手,用汉语深情地说:“你过去是英雄的妻子,现在是光荣的妈妈,你成了‘三军司令’啦,我要向你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