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二道贩子”新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4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通讯

  “二道贩子”新传
沈建华
江苏响水县尚圩村。东跑西颠的蒋汉祥,不再忌讳乡亲们叫他“二道贩子”了,人前人后,他倒觉得挺亲昵的。
“哎,二道贩子,到我家地里看看,像不像农学院老师教的那样。”
“嘿,快上二道贩子家里去,瞧他又取回啥科学经!”
三间新瓦房,一屋庄稼人:门槛灶头,床沿凳上,坐着站着的老伯小婶、大哥大嫂们,兴致早不在那贩回来的鞋帽、吃食用物上了;一个个挨着挤着,众星捧月似的,听蒋汉祥讲科技。时不时,他还摆弄出本簇新的农技书来,寻根据典,说给大伙儿听。
“二道贩子肚里墨水没白喝!”乡亲们拿正眼儿瞧他了。他自己也觉得,到这30岁上,才活出个人样儿。
高中毕业,上辈人守了几十年的穷盐碱地,拴不住他那活泛的心。他跑上海,走南京,苏南苏北来回赚些活头钱。几年光景,三间瓦房竖起来,可心里老觉得缺点什么。
前年春天,政府要开发、改良盐碱地。苏北农学院几位教授、讲师来他们村住点。“二道贩子”散出去的心,开始往回拢了。雨天闲夜,庄上年轻人吆五喝六,玩牌打扑克,他却屁股一颠,坐到农学院老师屋里去,问、听、看、学,讨教科学种田经。他先在自家地上下功夫。5亩3分水稻,秋熟登场,一过秤,比上年多打近一吨。他来劲了,买了《水稻栽培技术》、《立体多熟高效种植》等等一大摞农技书籍回来。农学院老师那儿,跑得更勤了。
庄上人,见他跑出了好处,想去,又不大好意思。一天,有几位乡亲,坐在他田头上:
“贩子,你也帮我们到那儿贩点科学来哟!”
“你们咋不去?”
“唉,人家大文化人,咱笨嘴拙舌去丢傻相?又没有你肚里那墨水儿,听还听不明白,别说往地上用。你就给咱贩贩吧!”
“二道贩子”的名儿,便开始叫出新鲜味儿来了。
去年稻播前,农学院老师说,前年收获时,有的稻子受了霉,浸种要用活水。庄上有人不信,烂了种。四组一个农户,浸了10多公斤种催芽,没出到两成。他捧着烂种,急急火火地来找“二道贩子”,“二道贩子”一边做样儿,一边把农学院老师教的道理讲给在场的人听。再浸20公斤种,出芽八成。庄上烂种的农户,也照着样儿做,都出了八九成芽。大伙儿信了农学院老师,也把“二道贩子”当样本儿。稻种下了地,又有不少农户死了芽。农学院老师教补种的盖薄膜加温,勤灌排淋碱。开始,农户们犹豫,怕麻烦,多花本。“二道贩子”找块地做样儿。这回,农户们没等出苗再看,该做的,都学着做了。结果,都出了全苗。“二道贩子”的名儿,越叫越勤,越叫越响了。去年8月,乡政府给他颁发了“科技示范户”合格证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