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终南秀气灵——三老评说仙游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9
第8版(副刊)
专栏:

  终南秀气灵
——三老评说仙游寺
王殿斌
为保护文物古迹而常年奔波祖国各地的三位全国著名的文物古建专家,日前来到仙游寺。三位专家都是国家文物委员会的委员。单士元今年84岁,他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达65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建专家。75岁的郑孝燮,是全国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著名的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家。罗哲文今年已交66岁。他是全国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仙游寺在周至县城南15公里的黑水河畔,是隋唐时代存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是史诗《长恨歌》的诞生地,也曾是关中佛教活动的圣地之一。
专家们对仙游寺文物古迹的兴趣,最浓莫过于法王塔了。熟悉佛教文化的人无不知晓,早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和北魏,曾经有过两次大的灭佛运动。在隋文帝杨坚还没有当皇帝以前,因他自小出生在冯翊的般若寺,并受尼姑抚养,很早就笃信佛教。天竺沙门曾送给他一包佛舍利。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就以佛教作为统治思想,说“我兴由佛”。开皇20年后,他立杨广为太子,改国号为仁寿。这年(601),恰逢他60岁生日,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好年头。于是他下诏首批在全国30个州内,选高爽清静处创立灵塔,安置他早先得到的佛舍利。雍州仙游寺的法王塔,是由当时大兴善寺的高僧童贞奉敕令于10月送舍利安置修建的。法王塔共分七级,高约30多米,全以砖砌,玲珑秀丽,线条优美。它经历了1400年的风风雨雨,仍岿然挺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塔起源于古印度,本是用于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的一个半圆塚。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塔这种建筑形式才在我国应运而生。但是我国古代建筑匠师们,却不照搬外国,他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外来因素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如此奇妙的建筑样式:塔。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
看了法王塔后,单老说:“仙游寺处地幽僻,没想到法王塔保存的这样完好。就现状看来,塔是原物,砖砌原样很完整。除基座是后来修补外,一至七层没有大修的痕迹。塔是隋唐建筑风格。”他接着说:“文物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1984年我去美国,在新奥尔良参观一个农场主庄园,这里有八间白房子。陪我导游的是位大学教授,吹这白房子的历史多么多么悠久,感到很自豪。我问他,这白房子建于哪一年?他说,建于1907年。哈,和我年龄一般大,我笑了。”
那天,专家们回到休息的住所,午饭小憩之后,和县上的同志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单老第一个发言:“这里的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的祖先既有文物意识,又有环境意识。陕西了不起,我们祖先黄帝陵就在陕西,陕西是中国文化开始之祖。仙游寺在西安郊县,她的保留,丰富了西安的文化,也丰富了陕西的文化。”
郑老接下去说:“仙游寺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很好的重视和保护。青山绿水很难得,仙游寺是黑水河畔的明珠。这里的自然山水与文物古迹结合得那么好,相互映衬,磊落天然,非常古朴。隋文帝有眼力,在这里建宫,又建舍利塔。白居易有眼力,在这里写《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不也是仙游寺周围山水环境的写照么?这里环境富有文学艺术气息。”
罗哲文接着举例说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物是多么重视:过去,北京北海团城外修路要从团城通过。文物部门和工程方面发生矛盾时,周总理亲临现场视察,以保护文物为重,国务院让出几十米给予修路。文革时期,北京修地铁要从建国门外的古观象台通过,甘肃修刘家峡水库要毁炳灵寺,也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保护了文物。50年代中,西安半坡纱厂因发现古人类遗址,得到陈毅同志重视,让纱厂迁走。
罗老还说:“仙游寺真是一颗明珠。仙游寺的保护,对西安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她能给古城增添一笔美丽的色彩。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应有更多的发现,不要造成人为的或‘建设性’的毁坏。”谈到法王塔,他说,“法王塔建于隋代,目前全国隋塔除山东历城四门石质塔外,仙游寺的法王塔属隋代国内砖塔第一例。价值珍贵,为稀世之宝,应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最后县上同志拿出纪念册请三老题字留念。单老题诗:“周至古郡县,仙游第一丛。隋塔今犹在,终南秀气灵。”郑老题诗:“情豪意满入终南,翠叠峰连曲水潺。隋塔云浮皆过眼,白公‘长恨’何绵绵?”罗老题诗:“吹箫引凤传永年,仙渡长桥几渡仙?最是寺中隋塔好,巍巍七级连云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