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硕果累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2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硕果累累
▲新技术企业:920家,专职从业人员:1.8万人
▲产业结构:多学科、多门类,技工贸各占1/3
▲经济效益:总产值32亿元,工业产值11亿元,创汇5000万美元,上缴税金1.25亿元
本报讯 记者刘国胜报道:在全面总结“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经验的基础上,中央批准以中关村为中心,在北京海淀区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两年多来依靠智力密集优势,挖掘科技潜力,“引进来、打出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占地面积是我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这个试验区于1988年5月建立以来,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大批涌现,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到1990年8月底,拥有新技术企业920家,专职从业人员达1.8万人。先后认定了2027项高技术及其产品,其中107项获国际和国家级奖,171项获部、市级奖,259项获国家专利,1989年推出的拳头产品达60项。1988年和1989年两年试验区总收入达32亿元,完成工业产值11亿元,创汇5000万美元,上缴国家税金1.25亿元。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试验区总收入、工业产值和上缴国家税金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60%和40%。
试验区的产业结构打破了“电子一条街”的单一格局,从事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新型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企业,已占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0%,开始形成多学科、多门类的新技术企业群,技工贸的比例也得到有效调整,目前已各占1/3,趋向合理。
试验区的外向型经济得到发展。1988年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1989年实现出口创汇343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到试验区申办的三资企业有100多家,已开办的54家。今年预计试验区可基本实现创汇大于用汇,成为净创汇地区。试验区现已出现几个较大的全国性集团公司,营销网络遍及全国,推动和加快了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和企业的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业,目前试验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将来成为首都的重要产业大军和财政来源,成为占重要地位的科技园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