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迅速崛起的“无烟钢铁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2
第2版(经济)
专栏:综述

  迅速崛起的“无烟钢铁工业”
本报记者 李茜
被誉为“无烟钢铁工业”的拆船业,近年已成为我国原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补充,对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我国拆船业已跃居世界前列,拆船能力从1983年的30万轻吨(指船的自重)猛增到250万轻吨,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轧钢、深加工和综合经营生产能力。1983年以来,从国外购进废船600多万轻吨,拆解所得钢材400万吨,相当一个中型钢厂的年产量。新建一个中型钢厂,需要投资几十亿元,而拆船业没花国家投资就获得了这么多的钢材。发展拆船业给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近7年间,全国拆船业共获经济效益8.5亿元。
拆船工业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更为突出的社会效益。江苏省拆船业7年间共拆解废船162万轻吨,获金属材料143万吨,折算钢材121万吨,相当于全省一年的钢产量。近几年,广东农民纷纷兴建住宅楼,需要大量钢材,7年间国家物资部门仅供应了21万多吨,而拆船业提供的钢材85万多吨,占80%。
拆船业的发展规律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航运业萧条,到期报废船只,加上长期闲置占用港口的旧船,不如报废更为合算,于是废船数量增多,价格下跌,拆船业随之兴旺。反之,报废船舶数量减少,价格上涨,拆船业也随之滑坡。我国拆船业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67年,国家抓住当时废船价格下降的机会,进口部分废船拆解为钢板,解决农具生产材料紧缺问题。此次拆船持续了7年,后因国际市场废船价格猛涨而停止。第二次浪潮始于1978年,但这次拆船起步较慢,只有两年时间,即因船价上涨,拆船企业亏损,陆续宣告停产。应该承认,在前两次浪潮中,我国拆船属于零星、分散作业,尚未真正形成一个行业,拆船手段也非常落后,基本上属于破坏性拆解,甚至把可以利用的设备也砸成废钢铁,也称之谓“野蛮拆解”。因而经济效益甚差,废船价格很低时仅能维持企业生存,国际市场船价一旦上涨,立即倒闭和转产。
历经“两起两落”的曲折历程,我国拆船业于1983年再度崛起,并开始获得大发展。1983年,国务院作出了发展拆船工业的决策,并制订了相应的优惠和扶持政策,调动了有条件发展拆船工业的省市的积极性,全国拆船工业在不要国家投资的情况下,迈开了自我武装、自我完善的步伐,作业逐步走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管理上也改变了无章可循的落后面貌,拆解工艺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从而使我国拆船工业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1986年是我国拆船工业的鼎盛时期,全国组建了16个拆船公司,120个拆船厂,当年购进废船180万轻吨,拆解189万轻吨,使我国大陆的拆船业仅次于我国台湾省,居世界第二位。
近两年多来,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全球航运复苏,原来闲置的船舶重新启动,废船价格猛涨,拆船业从高峰跌到底谷。但是,我国的多数拆船企业,没有像过去那样遇到困难就停产转产,甚至一哄而散。有些缺乏竞争能力的拆船厂固然不可避免地被淘汰了,但几十家承受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总结经验,培训队伍,提高企业素质,并千方百计开展多种经营,渡过难关。有的开展修船造船业务,有的转轧钢和机械加工,有的利用拆船的零星钢材生产小五金,有的则将拆船设备和场地进行短期租赁,结果保证了拆船业的骨干队伍。一些多种经营搞得好的企业,还抓紧时机进行技术改造,为迎接下一个高潮增加后劲。
据权威的经济信息部门分析预测,目前国际航运业有相当数量的船只已经或即将超过服役期,新船投入使用后,必然有大量船舶被淘汰,因此,1992年前后将再次出现拆船浪潮。拆船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早已从发达国家转向第三世界。我国大陆海域辽阔,劳力充足,成本低,并已建成一支强大的拆船队伍,下一个拆船高潮中,我国拆船业将可能获得进一步发展。专家们指出,我国是一个冶金工业资源不足的国家,钢铁产量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这种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而拆船工业正是用较少的耗费,获得大量廉价金属资源和设备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拆船工业决不是权宜之计,而应当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