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广东东莞市十一年发展的启迪(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2
第5版(理论)
专栏:调查归来

  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广东东莞市十一年发展的启迪(续)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东莞市委宣传部联合调查组
全文提要
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基础
公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体现
稳定——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环境保证
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
(续10月29日第五版)
    稳定——
  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环境保证
国强民富,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所在。实现这个目的,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是生产、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今天的东莞,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但来之不易。东莞的特殊地理、人文条件,固然是发展经济的优势,但又使它处于与资本主义竞争首当其冲的位置。过去,在生产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的状况下,人心浮动,防止、堵截“逃港”成了党组织和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而且见效甚微。1962年和开放之初的1978年到1979年两次出现“逃港潮”,前后有几万人一拥而去。而今天,这里对外经济活动频繁,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人们失衡的心理已变得异常稳定。逃港现象不复存在,干部群众爱国、爱乡、爱社会主义。1989年春夏发生于北京的那场动乱和暴乱,波及全国许多地方。东莞天天受到外界传媒的干扰,但社会秩序如常。没有一个工人、农民和党员、干部参与或支持上街搞“声援”活动。人心稳定,标志着东莞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又进一步保证了东莞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深入进行。
上述情况说明,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
但这并不是说,只抓经济本身的工作就行了,稳定工作可以不抓。东莞市的干部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工作难以进行;经济发展了,也不等于社会就自然稳定,因为这不等于消除了一切不稳定因素,而且旧的不稳定因素消除了,也还会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事实上,近几年经济发达地区的治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东莞市的领导在抓经济时,从来没有忽视过做社会稳定工作,而是两者齐头并进。他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
——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两个坚持”不偏废。东莞市的领导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担心的是政策改变。所以,他们不管国内出现什么政治风浪,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在前进中遇到什么困难,都排除干扰,坚定地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搞好改革开放,并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认真做好党的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他们的实际行动,对稳定人心,增强大家对党的信赖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起了重要作用,使东莞出现上下同心、团结奋战的和谐的政治氛围。
——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保持廉洁,消除腐败现象,是取信于民,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东莞在抓紧打击各种经济犯罪的同时,比较注意干部的廉政建设。比如,制定基层干部的工作责任奖罚方案,使他们的报酬与工作的政绩和实际经济效益挂钩,明确规定不准干部以权力揽取承包权,或搞“干股分红”、“脚踏两船”等。1989年5月,又开展了建立和健全以“两公开、一监督”(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依靠群众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建设试点。目前,这一建设已在全市各镇和各条战线全面铺开。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抓廉政建设,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与群众同甘苦、心连心,受到群众的拥戴。
——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管理。东莞市的乡镇企业不仅解决了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而且容纳了约70万人的外来劳动力。外来劳动力,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又是东莞发展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开始由于管理不善,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为此,1988年以来,东莞市加强了这一工作。从市到各镇、区都成立了管理外来人口的领导机构,市里制定了“管理暂行规定”,对外来劳动力的招收、使用、劳动、生活、计划生育,以及社会福利和思想教育,都有明确的细则。除建立和健全制度外,还对外来劳动力进行经常性的思想和法纪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流动,特别是东莞以富裕扬名全国后,社会流窜人员不断进来,使各种犯罪因素明显增多。东莞在打击犯罪活动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是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层层加强领导;二是实行群防群治,在市区墟镇、企事业单位、外资单位和农村管理区建立了1000多个治安队,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三是发动群众做好家庭防范工作。这些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标志
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进步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个文明,就不能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东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的。这里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跃上了新的台阶;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阶级社会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它的内容,固然包括一般社会文明所要求的文明礼貌、环境美化、卫生习惯,以及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科技文化等,但其核心是对党的领导的认识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对此,东莞市的领导是明确的。他们看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借改革开放之名鼓吹“全盘西化”,国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随之渗透进来,如果让其泛滥,必将造成思想混乱,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他们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并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中心环节带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他们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突出地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联系东莞的光荣革命传统,进行爱国爱乡、振兴中华的教育;二是联系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教育;三是联系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艰苦奋斗、防止腐蚀和遵纪守法的教育;四是联系党政机关中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进行廉洁奉公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人们进一步分清了两种改革开放观的界限,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11年来,各级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没有一个党支部瘫痪。广大农民爱国家、爱集体,不但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粮食、税收、认购国库券、征兵、计划生育等任务,而且每年为国家创汇3亿多美元。
在抓紧思想教育的同时,东莞市十分重视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要。11年来,文教、科技、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89年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有普通中学、职业高中、中专、大学共180所,以及一大批成人培训中心、职工业余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11年来已为高等、中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代培生7000多人,不少人毕业后已成为本市建设的骨干力量。科技队伍已达1.6万多人,比解放前增加了53倍多,各类科技团体和群众性科研组织遍及城乡,形成网络。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给东莞带来了经济效益,培养了人才。群众性文体活动异常活跃。
东莞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环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多侧面地推进的,所走的路子是:
教育——主要是抓好灌输教育。东莞市坚持以党校为阵地,有计划地对党员分期轮训;通过办学习班、上辅导课、设讲座、作形势报告等形式,对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的教育,特别是中学的政治历史常识和法律常识教育。比如法制教育,从1985年以来,已上法制课15万多次,受教育人数达2694万多人次。
引导——有意识地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比如,开展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游泳比赛、球赛、书法展览等。1988年,全市举办了37次业余歌手大赛、4次音乐会和2次家庭音乐会,群众都踊跃参加。其中首届“卡拉OK”(带自娱性)青年歌手擂台大赛历时3个月,参赛歌手来自26个镇,700多人。厚街镇举办的艺术节,表演者达3000人,盛况空前。各种活动的开展,使群众既得到娱乐,又受到教育。
建设——加强阵地建设。东莞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对精神文明各项建设事业的投入。市里拨款新建和改建了市图书馆、科学馆、新华书店、体育馆、人民公园和多功能影剧院;兴建了电视塔,更新了电视台设备。各镇都建立了文化站,各管理区建立了485个“四位一体”(即开展文体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传送经济信息和进行思想教育一体化)文化室,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总面积达11.6万平方米,综合性运动场和足球场等体育场地达1000多个。现在,各种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管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整顿。东莞市的文化市场发展快、种类多、数量大,这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起了积极作用,但违法现象常有发生。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开展“扫黄”、“除七害”以来,东莞市把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场所和宾馆旅店的管理和整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坚决查处走私、复制、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等不法行为,取缔卖淫嫖娼,打击犯罪分子,因而使思想文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
精神文明建设多方面的推进,使东莞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好学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多年来,“读书热”、“科技热”经久不衰。据1988年统计,全市图书销售量达915万册;订阅报刊34万份,平均每百人27份。20多所图书馆的科技书常常供不应求。此外,诸如文学、摄影、美术、音乐等各类协会(学会)层出不穷。仅石龙镇就有盆景、钓鱼、气功、举重等学会15个,会员达2000人。东莞人的生活方式,正朝着健康、多样、高雅的方向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11年里,东莞市的全面进步,是令人鼓舞的。它使人看到,像东莞这样发展下去,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越来越有希望!
                     (全文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