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大庆油田浸透了周总理的心血——怀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5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大庆油田浸透了周总理的心血
 ——怀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
康世恩
我每次到大庆油田,看到大庆新的发展和变化,都从内心深深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大庆今天的一切成就,无不浸透着周总理的心血啊!
大庆油田从发现、开发建设到如今,已经30个年头了。30年来,大庆为国家生产原油9亿多吨,财政上缴800多亿元,出口原油1.05亿吨,换取外汇242亿美元。当年的一片荒原,如今已成为一片片高耸的楼房、一群群巨大的油罐、一座座齐天的塔林,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
早在大庆油田会战前夕的1959年12月,敬爱的周总理在黑龙江省视察工作期间,了解到大庆石油勘探取得重要成果,准备组织会战,总理对此十分关心。他以伟大革命家的睿智,预见到会战将遇到种种风浪、重重困难,是一场大仗、硬仗。他在哈尔滨与当时的省委负责人和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一道研究时指出: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石油大会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1960年春开始的大庆会战,几万名职工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人人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对待当时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困难,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此期间,周总理亲自到大庆现场视察,指导工作,对大庆的创新、发展十分赞赏。到1964年,大庆原油产量达600多万吨。敬爱的周总理在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大庆经验,指出:“这个油田的建设,是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两论起家’,就是通过大学《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这个油田的建设,也是大学解放军,具体运用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的典范。”
“这个油田的建设,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高度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技术革新和勤俭建国的原则,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要求。”
十年动乱中,周总理在环境复杂而又艰险的情况下,坚定而机智地保护了这片人民的油田,保护了为油田开发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
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我们12个年头了,但他先后三次视察大庆、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保护大庆的感人往事,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对于我们这些石油战线上的老战士,对于全体大庆职工家属,就好像在昨天,在眼前。
    (一)
周总理第一次到会战现场视察,正是大庆艰苦创业的1962年。当时,大庆全体干部群众住牛棚、干打垒,以5两粮加野菜保三餐,艰苦地开发建设油田。
6月20日余秋里同志和我专程赶到齐齐哈尔迎接周总理。晚上,在开往大庆的列车上,周总理和同来的邓大姐听取关于大庆会战情况的汇报,一直到深夜一点多钟。陪同总理视察的童小鹏同志见时间太晚了,就说:“总理年纪大了,该休息了。”总理笑笑说:“年纪大了,更应该多做工作啊!”
6月21日,千里油田,芳草萋萋,碧空如洗。10点30分,总理乘坐的客车缓缓进站。身穿灰色制服的周总理敏捷地走下列车,与在站台上迎接的会战指挥部领导同志和干部、群众紧紧握手,深情地说:“同志们辛苦了,你们工作做得很好!”当总理看到会战领导穿着布衣、草鞋时,满意地点了点头。我们请总理先休息一下,总理说:“时间不多,要抓紧在大庆多看几眼。”
周总理和邓大姐坐上吉普车,首先到正在打井的1202、1203钻井队,健步登上钻台和工人们一一握手问候。当班工人见自己手上满是油污和泥浆,不好意思地在衣服上猛擦,总理主动上前紧握钻工的手,和蔼地说:“没关系,我也当过工人。”接着他又亲切地和围在身边的同志拉开家常:“多大年纪了”,“当了几年钻井工人了”,“老家在哪里”,“冬天野外钻井冷不冷,穿的工服暖不暖,爱人接来没有”……一面细心询问,一面耐心倾听大家的回答,不时发出爽朗的大笑,深情地点头。
当听说国产钻机性能还不错,年钻井进尺已经超过苏联“功勋”钻井队时,他非常高兴,一再鼓励我们要再接再厉,多打井,打好井。这时,总理看到一位柴油机司机坚守岗位不能站到跟前时,他马上从司钻操作处很窄的地方挤过去,一把握住司机那满是油污和老茧的手。那位司机激动得久久不肯松手。快要离开井队时,总理听说钻井工人想和他合影留念,非常高兴,伸出两个胳膊,搭在身边的两位老工人的肩上,留下了难忘的镜头。时间虽然过去20多年了,但这幅珍贵的照片,钻井队的同志们一直珍藏着。
大庆北二注水站是大庆首先创立岗位责任制的试点单位。当我们陪同周总理走进泵房时,总理看到几位工人正在忙着保养2号注水泵,就赶紧走过去和大家一一握手。接着总理又详细地看了贴在墙上的各项岗位责任制度,边看边点头说:“好,你们这样做很好。”总理发现泵站流程图没有填写绘图时间,就嘱咐:“要把时间标上。”邓大姐补充说:“记上日期,别人看着明显。”总理对化验员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啊!”这个站的职工时时把总理的话记在心里,坚持一丝不苟,20多年没发生过任何事故。
从泵房出来,陪同人员示意总理时间不短了,总理说:“来一次不容易,多看看高兴啊!”总理又来到附近的职工宿舍、食堂。在食堂,总理一面和炊事员握手、问候,一面拿起锅盖,用勺子搅了搅正在煮着的红高粱米粥,又亲口尝了尝另一个锅里的菜汤,深情而又体贴地对炊事员陈玉珍说:“你们很辛苦啊!”陈玉珍回答说,不辛苦。周总理环视了一下周围的同志说:“艰苦是一个事实,说不艰苦是假的,人家卡着我们脖子要债,又遇上自然灾害,现在确实存在困难,但我们只要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将来一定会好起来!”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陪同人员又一次催促总理上车。总理一回身发现200米外一位家属从地窝子里出来倒垃圾,就向地窝子走过去。我们劝总理不要下去了,总理却一个劲向前走。家属杨德群又激动又担心,她对总理说,里面又黑又暗,首长就别进去了。总理说:“你们能住,我就能进。”周总理一面弯下腰往地窝子里走,一面问小杨是哪里人,生活习惯不。小杨一一回答了,总理满意地点了点头。在地窝子里,总理深情地端详着躺在土坑上刚刚满月的孩子说:“同志们现在生活得确实很艰苦,但将来一定会好起来!”这时,照像机留下了总理走在地窝子的难忘镜头,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群众生活的亲切形象,一直受到大庆职工的敬仰。
在视察过程中,总理看到油田这么大,非常高兴。他充分肯定了大庆取全取准资料,讲求科学态度的做法,他特别强调要把高度革命精神与严格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总理对大庆矿区建设十分关心,对大庆结合实际情况,分散建设居民点、工农村很赞扬。他热情地对我们说,像大庆这样的矿区,不搞集中的大城市,分散建设居民点,家属组织起来参加农副业生产,可以做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对生产、生活都有好处。以后总理又把它概括为“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形成了大庆矿区建设方针。
总理来到大庆视察的消息,迅速在油田上传开。当晚在火车站自发地聚集了大批群众,秩序井然地等在那里。都想看一看敬爱的总理。总理由余秋里同志陪同到哈尔滨,他上了火车后,又再次下来,再三向群众招手致意。总理对大庆人的亲切关怀,大庆人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在这里充分表达出来。
    (二)
1963年,是全体大庆人无比喜悦的一年。这一年,原油产量达到430多万吨,为实现石油基本自给作出了贡献。也是这一年,敬爱的周总理第二次亲临大庆视察。
总理这次到大庆,由会战工委副书记张文彬同志去哈尔滨迎接。总理在列车上向张文彬同志详细询问了大庆一年来的变化情况,对会战的迅速发展十分高兴。6月19日上午11时,总理一下火车,就乘坐普通的蓝色大客车直奔1203钻井队的井场。总理第一个下车,热情地与钻井工人们握手。在人群中,总理一眼认出一年前见过面的小李,他大步走过去,紧紧握着小李的手说:“你是李……”,小李回答说:“我叫李清明。”总理高兴地大声说:“李清明同志,你好!”此情此景,在场的人们激动不已。随后总理又健步登上高高的钻台,把手伸向每一个当班的工人。当班的柴油机司机正要找东西擦手,总理大声说:“不用擦,你们很辛苦,整天和油、泥打交道,这是你们的光荣啊!”总理还询问钻井进尺多少,指标多少。当工人们回答说要用3年的时间打10万米时,总理高兴地鼓励说:“好!要有雄心壮志,要敢于创指标!”
快要离开井队时,总理从钻杆上走过,青年钻工孔凡举怕钻杆滚动滑倒总理,就赶忙搬块石头把钻杆挤住,手被挤压了一下,可他还不知道,总理走后,他说:“只要别摔着我们敬爱的总理,挤一下手也值得。”
这次视察,总理所到之处都与工人们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交谈,详细地询问有关生产、生活和职工家属的情况,尤其是职工的生活,总理问得最多最细。他问工人们今年种了多少地,苗长得怎样,职工的家属都接来了没有。当总理来到大庆最大的油库西油库时,总理环顾四周的油罐群,遥望远处的装油栈桥和长长的油龙,感到非常兴奋。他语重心长地说:“这地方很重要,一定要搞好安全生产。”总理见远处站着很多群众,就一面热情地招呼让大家站过来,一面快步迎上去,握手问候,全场顿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当总理听说身边的一位工人是湖南人时,亲切地问:“湖南都吃大米,在东北要吃粗粮,你能习惯吗?”那位工人回答说:“总理,粗粮细粮我都能吃,只要为国家多产油,吃什么都行!”总理听了高兴地带头为他鼓掌。
在西油库,总理边问我们油库的情况,边向装油栈桥走过去。来到栈桥下面,总理要上去看一看。栈桥很高,大家劝总理别上去了。可总理还是踏着扶梯,登上了四米多高的装油栈桥,值班工人给总理做了罐车装油的表演,总理见栈桥上没有一点油污,赞赏地点点头,并关切地问当班工人:“冬天和雨天怎么办?”工人回答说,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坚守岗位,一丝不苟。总理听了极为高兴:“这是你们大庆人自己创造的严细作风,‘四个一样’好(注:指干工作夜班和白班执行制度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执行制度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执行制度一个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执行制度一个样),我要向全国宣传!”
当总理到中三转油站视察时,听说在场的李英同志只要两个孩子,她的爱人孙燕文(当时的采油一部副指挥)已经做了绝育手术。总理高兴地称赞他们是计划生育的模范夫妇,并主动与他们合影留念。一再说:“要宣传晚婚与计划生育,这是件大事情啊!”今天看来,总理的指示是多么高瞻远瞩,何等重要啊!
在总理第二次视察大庆后,一大批文化艺术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在总理的鼓励下,于1964年陆续来到大庆油田,深入生活进行创作,讴歌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造性劳动。作家孙维世等同志就是由总理亲自派来大庆蹲点的。他在大庆创作了反映家属劳动生活、精神风貌的话剧《初升的太阳》。这个话剧于1965年冬在北京国务院小礼堂汇报演出时,总理不但从头到尾看完全剧,还上台热烈祝贺,并在台上亲自打拍子指挥全场观众高唱《大庆家属闹革命》等歌曲。这一件件具体事情倾注了总理对大庆职工家属和大庆精神的多少深情啊!
    (三)
1966年的大庆,春天来得特别早。往年总要到5月中旬才能泛绿,可这一年,从4月下旬开始,已是和风弄剪,细雨描春了。5月1日刚过,油亮亮的新绿,如烟如雾,一团团涌上枝头,一片片铺向原野,整个油田春光无限。人们说,春天也解人意啊!
就在这时,敬爱的周总理第三次亲临大庆视察。
5月3日中午12点半,我陪同总理乘坐直升飞机降落在绿草如茵的临时停机场上。总理一走下飞机就挥动双臂,向大家问候。当时油田的领导同志徐今强、宋振明、陈烈民等在机场热情欢迎总理。
总理住的是一间临时准备的简陋的办公室,屋里用具无一是新的。我们让总理先休息一下,总理说:“快说说大庆的情况吧。”我们见总理一身风尘,就请总理先洗把脸。总理站起身来,一边听汇报,一边打开了一个用旧了的牙具袋,拿出了一个掉了瓷的刷牙缸、一块看上去都已经脱绒的小毛巾、一管市场上到处可见的白玉牙膏和一把刷毛都已倒伏了骨把牙刷。在总理洗脸时,我们发现总理的衬衣上打着补丁,领口袖头都已经磨破了。看到这一切,在场的人非常感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总理啊!
按理说,不管我们的条件多么差,总可以想办法让总理吃上一顿比较丰盛的饭菜。可事前总理就严肃指示:顿顿要有粗粮,餐餐不上酒,菜要吃大庆自产的。
午饭,总理吃的是高粱米芸豆饭、玉米碴子粥、玉米面煎饼。菜是大庆自产的萝卜、土豆、白菜加粉条做的大盆烩菜。总理非常香甜地吃了一碗后,又说:“我最爱吃你们这种高粱米饭,再给来一碗。”我们怕总理年纪大吃多了不好,示意炊事员给少盛一点。可总理吃完后,又吃了一小碗玉米碴子稀饭。
午饭后,总理执意不休息,就和我们大家一起坐上国产大轿车,看南二区6排32井。采油一部副指挥孙燕文同志介绍说,现在全部油井生产旺盛,保持自喷。总理说:“你们没有自己夸自己吧?”我们回答说:“实事求是。”总理点了点头:“实事求是好。”
当总理到1202、1205钻井队时,听说两个队当年都要打井5万米,总理非常高兴地对我们说:“他们两个队,如果每个队打井上5万米,国务院要鼓励他们。”随后总理又登上正在打井的钻台,钻井大队长铁人王进喜同志亲自手扶刹把,给总理表演起钻、下钻和接钻杆的操作。总理高兴地边看边问:“能打多少米?”铁人说:“今年保证上5万米。”总理高兴地举起双手,连声说了三个好。临离开井队时,总理又握着铁人王进喜的手一再嘱咐说:“你们这两个队,今年如果都打上5万米,要告诉我。”总理关心钻井工人,钻井工人也没有辜负总理的热切期望,到年底,1202和1205钻井队双双报捷。铁人王进喜带队进京,向总理报了喜,并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
在炼油厂,总理对岗位责任制和巡回检查路线图很赞赏:“这么搞责任就明确了。”他还细致地询问了工厂的人员、设备和技术革新情况。总理听完汇报后说:“你们厂管理得不错,很先进,要继续努力!”
这一天,总理一刻也没休息,从钻台到油井,从工厂到车间。他毫无倦意,谈笑风生,晚饭时又香甜地吃了一个苞米面窝窝头和一张煎饼,边吃边说:“煎饼卷大葱加面酱更好吃。”他还谈了自己的成长经过,最后说:“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脑子里多多少少都有点旧的东西,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啊!”
5月3日的夜,是敬爱的周总理在大庆这片带油的土地上与大庆干部群众共同度过的夜晚,也是总理习以为常的又一个不眠之夜。
晚上9时30分,总理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庆全面工作汇报。总理细心听着,记着,不时地点点头,不时地插话,有时也爽朗地大笑。临结束时,他一再嘱咐我们:“不能忘记一分为二的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他还非常关心家属来矿的安置、农副业生产和计划生育问题。座谈会结束,总理又要我和徐今强同志谈了建设新型矿区、改革教育制度情况。总理强调,要办好半工半读,在油田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要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当我们汇报到油田上人人生活在组织之中、人人生活在制度之中、人人参加学习、人人参加劳动时,总理十分赞赏,并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
汇报结束时,已是5月4日凌晨1时30分了。可总理又到生产会议室看了生产模型、技术革新和油田建设图表。当我们一再请总理休息时,总理说:“你们怎么老是让我休息呀,我快70岁的人了,让我多做点工作不好吗?”我们听了既感动,又心疼。总理为革命操劳了一生,为大庆的开发建设花费这么多心血,我们深深感到为开发建设大庆吃点苦算不了什么。临离开会议室时,总理嘱咐我们:“明天开大会时,一定要唱大庆的歌子,你们给我抄几首大庆的歌。”当总理回到临时寝室时,已是2时10分。可他在窗前伏案批阅文件的灯光一直亮到3点多。
这一夜,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只睡了两个多小时!
5月4日上午,总理到油田建设工地视察。当总理看到工地上一块黑板报上写着一首工人的诗时,笑着对记者说:“你们这些记者,这么好的工人诗不记,记什么?”尔后又回过头问我们:“你们记住了吗?我背给你们听:‘没有经验靠实践,遇到困难学《毛选》。专家大家是一家,排山倒海力量大’。”在场的人,无一不惊叹总理的记忆力,激动于总理对工人的感情。总理走到一块较高的地方,眺望广阔的油田,边看边说:“既要搞好油田建设,又要多种树,搞好绿化,尽量保持植被,建设新型矿区。”
周总理多次赞扬大庆建设新型矿区的壮举,并要求在全国其他一些矿区推广。这次来大庆,总理一定要看一看这些工农村的发展变化。
上午10点,周总理来到了丰收村。
汽车快进村时,总理从车窗看见村北有十几名职工家属正在播种,马上让汽车停下,快步向她们走去,和家属们一一握手,并问身边的一位家属:“你这地一埯几株,株距多少,预计亩产多少?”一面问着,一面蹲下去伸手扒开冰凉的泥土,仔细察看播种的深度和株距。总理还和蹲在身边的家属们拉家常。听说家属们分别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时,高兴地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总理那和蔼可亲的作风很快使家属们消除拘谨的情绪,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大庆家属闹革命》的歌。我们的总理边合唱边挥动双手打着拍子。唱完后,家属们为总理热烈鼓掌。总理笑着说:“来大庆,不学会几首大庆歌儿还行?”
随后,总理邀请家属们和他同坐一辆大客车回村,还把一个家属让到自己身边的椅子上坐。我们感到周总理既是一位受人敬佩的领导者,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他面前谁也不感到拘束。
进村后,总理先看了丰收管理站食堂里的全村远景规划图和家属们自制的生产生活用具。当站教导员李春云介绍到这个站建设新型工农村的成果时,总理非常高兴:“好!这样做很好,有利于缩小三大差别。”
当总理走进加工食品的作坊参观时,作坊里正在用机器加工白面面条和用玉米面烙煎饼。李春云向总理介绍说,有了这些加工好的食品,家属下工后,拿点粮食兑换一下,一餐饭20多分钟就行了,非常方便。总理点点头说:“这样很好。粗粮细做,既改善了生活,又解放了生产力。”总理边说边拿起一块刚烙好的煎饼,细细地品尝起来,边吃边称赞说:“比昨天在机关吃的煎饼好。”他还风趣地对李春云说:“我可没带玉米面来,吃煎饼可不能兑换哪!”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从作坊出来,总理又看了村里的理发室、卫生所。最后又到李春云家里作客。总理一来到李春云住的干打垒房子,就盘腿坐在炕上,从家庭人口谈到丈夫孩子,拉起了家常。总理说:“干打垒来得快,等条件好了,还可以逐步改善。”临行时,总理和李春云全家合影留念。这张照片直到如今李春云还珍贵地保存着。总理逝世消息传来,李春云全家捧着照片失声痛哭,全家人好几顿吃不下饭。
那天11点多,总理不顾劳累又来到大庆缝补厂视察。总理拿起一件用160多块旧布拼成里子的棉工作服,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高兴地说:“好,好!你们要永远保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一天的午饭后,总理在出席欢迎外宾的大会上,看到13000多人的会场秩序井然,无一人走动,高兴地说:“工人也要有严格的纪律。”
周总理第三次来大庆视察,一共在大庆度过了28个小时。临回京前,他再三嘱咐我们:“大庆是成功的,你们自己可不要忘了一分为二啊!”当我们说等待总理下一次来大庆检查工作时,总理点头说:“有机会一定来。”
但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敬爱的周总理对大庆的最后一次视察。
    (四)
周总理第三次视察大庆不久,那场持续十年的灾难性的内乱开始了。敬爱的周总理在关键时刻,旗帜鲜明而坚定地保护大庆,保护大庆的广大干部。为此,总理同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庆广大干部、工人坚强勇敢,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对国民经济在大动乱中仍然得以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革”一开始,江青、康生就说,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大庆展览是“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唆使北师大一个造反团去批判。这伙人在北京大造舆论,诬蔑大庆是“刘邓修正主义的典型”,是“刘少奇假共产主义试验田”。陈伯达亲自写信派这个造反团到大庆煽风点火,鼓吹“打倒一切”。一时之间大庆领导班子17名成员中,16名被揪斗了,12名被戴上“叛徒”、“走资派”的帽子后,关进了“牛棚”。铁人王进喜惨遭揪斗、毒打、游街,被诬为“假典型,地主,国民党”。钻井、采油、油田建设等二级公司、厂的300多名领导干部、技术专家都被戴上各种帽子统统打倒靠边。到1966年底,全油田共有6000多名干部被揪斗,占科以上干部总数的90%。数以万计的一线生产单位的班组长、劳模、技术骨干甚至家属标兵也都受到批判。坚守生产岗位的工人,被辱骂为“只知生产干活,不懂路线的‘老瞎牛’”。大庆油田的生产失去正常的指挥,受到严重的破坏。
周总理得知大庆的危急情况,忧心如焚。1967年1月,在开了二十几天的有关会议上,针对林彪、“四人帮”搞垮大庆的阴谋,他7次强调:“大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树立的典型”,“大庆出了问题,没法向毛主席交待。”
特别令我们难忘的是1967年1月8日那天,周总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接见了铁人王进喜和全国石油系统的群众代表。总理在讲话中针锋相对地说:“为什么有人硬要反对大庆?为什么他们硬要打倒铁人王进喜同志?这是为什么?是阴谋,是为了毁掉毛主席树立的这个典型。”讲到这里,周总理扳着指头,一一阐述了大庆石油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他说,大庆靠什么打了胜仗?首先,靠毛泽东思想,靠“两论”起家;其次,靠大庆广大职工艰苦卓绝的辛勤劳动;再其次,就是靠全国各方,可以说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单单有这三个条件,如果没有组织这次石油会战的领导人,没有这个会战的领导班子,等于说打了一个胜仗没有指挥员,行不行啊?不可能嘛!周总理还满怀深情地回顾视察大庆的情景。他说,我曾三次到大庆,都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那时候,没有任何厂矿像大庆取得那样伟大的成就。
接着,周总理在1967年2月1日接见工交战线群众代表时激动地说,大庆最近很乱,甚至还有人反对王铁人,我很着急,我一提起这件事就很激动,恨不得飞去看一看。
在这之后的3月23日,周总理接见大庆代表时又讲,大庆会战是党中央决定的。1960年苏联撤走了专家,这是个考验。大庆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五年功夫石油年产量由97万吨跳到去年的1060万吨,这是伟大的成绩。毛主席从井冈山时期起就讲自力更生,1962年我去大庆,那真称得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在当时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大庆油田,总理决定继鞍钢之后,对大庆实行军管。1967年1月,总理找余秋里同志和我去商量如何起草大庆军管决定。起草后,总理亲自作了修改。在决定的开头,总理加上了“大庆油田是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我国工业战线上的典型”;在另一处,总理加上了“大庆军管会由石油部、沈阳军区共同领导”。当年3月,总理在谈到这个决定时说,这个决定毛主席、中央常委都看过,开头第一句话关系到大庆的政治生命问题,这是总体。这个文件是很慎重的,我是不会掉以轻心的,这是毛主席批示照办的。
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在与“四人帮”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已是心力交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大庆油田,总理利用各种机会,揭露“四人帮”一伙企图搞垮大庆的阴谋,打击了他们围剿、破坏大庆的气焰,给处在困境中的大庆广大干部、职工以巨大鼓舞和支持。人们奔走相告,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不少基层干部白天挨批斗,晚上回去抓生产。很多老工人把行李搬到油井上,一连几个月黑夜白天连轴转,坚持采油。
正因为工人们自身强烈的责任感顶住了“四人帮”的破坏,“四人帮”一伙破坏大庆的活动就更加疯狂。他们把大庆的基本经验统统攻击为“修正主义”的东西。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污蔑为套在工人脖子上的精神“枷锁”,叫喊“火烧一切制度,彻底解放工人”,造成生产管理上极度混乱。1967年9月9日,我国第一套现代化的炼油设备——大庆加氢裂解装置爆炸,这次事故死亡45人,伤残58人,以后又发生了价值百万元的橡胶库失火等一系列重大恶性事故。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把油田的科研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大批地质、工程技术人员打成“反动权威”、“臭老九”,赶到基层单位或农场去种地、喂猪。他们胡说什么“不搞科研照样出油”,使整个油田的科研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注水、井下作业等确保油田正常生产的工作,都无法按计划进行。到1970年,大庆油田出现了压力下降、油层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两降一升”的严重情况,致使月月欠产,完不成国家原油生产任务。大庆的广大干部、职工心急如火,追随“四人帮”的人却兴灾乐祸。
周总理听到大庆油田受到破坏的情形,十分着急。1970年3月11日,他把铁人王进喜同志请到北京,亲自听了铁人的汇报,沉重而关切地说,大庆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3月18日,周总理就在石油部军管会报送国务院的《关于当前大庆油田主要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要保护好大庆油田,要加速解放大庆的干部。”他还特别强调大庆不要忘本,要恢复“两论”起家的基本功。我们心里都知道,简短的批示蕴含着总理对大庆基本经验的肯定和对油田生产的极大关怀与支持。
大庆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为了落实总理的批示,顶着“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坚持“两论”起家基本功,根据“两降一升”的实际情况,从开发方案到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采油工人发扬人拉肩扛精神,用人推动绞车的办法进行井下作业,钻井工人在老区内艰难地打出一批批加密调整井,油建工人在风雨泥泞中抢建了800多口油、水井。在调整井网的同时,改善了分层注水,逐步地实现了油田压力回升,老井稳产,加上新井投产,实现了全油田大幅度增产,扭转了“两降一升”的严重局面。
由于“四人帮”一伙倒行逆施,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1972年秋,总理根据国家能源紧张,不少地方煤、电告急的严重状况,找余秋里和我去商量,毅然决定开发大庆喇嘛甸新油田。经受了残酷斗争考验的大庆干部、工人,大干20个月,到1974年底就把喇嘛甸建设成年产800万吨生产规模的新油田,使大庆这一年的原油产量达到了4100多万吨。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抓了各方面的整顿,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希望和转机。陆续解放出来的大庆干部,在这个形势下,组织上万名技术人员、采油工人开展地下大调查,在3000多份地下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制定了原油产量上5000万吨的规划。1975年8月,小平同志几次指出:要大力开采石油,尽可能多出口一些。油田上下经过几个月的论证,决定从1976年起实施“高产上五千(万吨),稳产十年”的方案。1975年,大庆原油年产量上升到4626万吨。1976年大庆广大职工在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毛主席的沉痛之中,在粉碎“四人帮”的欢乐之中,使原油产量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5030万吨,为缓解当时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出了力,告慰了生前一直关心、爱护大庆的周总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石油工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春天。到1985年,大庆年产5000万吨,已经稳产了10年。现在,大庆的广大职工正在为实现稳产再十年的目标而英勇奋斗。
敬爱的周总理对大庆油田和石油工业的深切关怀和全力支持,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巨大动力。作为石油战线的老兵,我们一定要继承总理遗志,和广大石油职工一起,继续艰苦奋斗,以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更多新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油工艺技术水平,使我国原油、天然气产量持续上升,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紧迫需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