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编写一部全面系统的抗日战争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5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编写一部全面系统的抗日战争史
刘大年
中国学术界研究抗日战争史,近年来出版了大量论著。但全面叙述那段重要历史的系统著作仍感寥寥。前几年我在卢沟桥纪念馆举行的抗日战争学术讨论会上提过一个建议,主张集中力量写出一部比现有水平再高一些的抗日战争史的著作,同时编一部基本的资料书。著作要充分汲收中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研究这段历史的成果,在科学上具有权威性代表性;资料书则要依据档案等原始材料,反映历史的主要过程。一部新水平的书,一部较为扼要完整的资料,可以推进科学研究工作,更可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
写出一本全面的抗日战争史,是社会上不少人关心的事。去年2月,我在一次会议的发言中引述了《日中战争与日中关系》一书的基本论点。我说,它是一部有分量的书,强调指出了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个性质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发言在《人民日报》上刊出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反响,我接到国内外大批热情洋溢表示赞同的来信,不少信上并提出各种建议和要求,写书便是一些来信的建议之一。一位居住巴黎、谦称“愚侨”的陈庆怡(字强先)先生的来信,详细讲述了他对抗日战争过去快半个世纪的今天人们应该做些什么的看法。关于写书,他说“日本侵华战争性质的问题,原是不争之论。只不过日本自知罪恶深重,妄图掩耳盗铃,不肯承认而已。最好由中国邀集日本及战时遭受其侵略之害各国认识公道之历史学家,共撰一部《日本对外侵略史》,并请日本政府高明详列有关侵略之各种学说,同样邀集各国之国际法家,逐说论列,作为附录。战争半个世纪之后,足为公论,不宜再往后世推托。”陈先生的主张是值得重视的。题目、办法可以斟酌,而这项工作需要动手来做。尽管往后人们会多次写这样的书,而我们现在来写有现在的适当条件和必要性,“不宜再往后世推托”,这个话讲出了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抗日战争的内容特别丰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特殊重要性。我们的研究要有具体项目,而又必须从更加广阔的范围来看待这个工作,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某个具体项目上。抗日战争一周年的时候,毛泽东说,“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怎么空前,怎么伟大,那时只是一个概说,一种展望。5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把它说得全面、实在了。第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加速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在那以前,每一次革命斗争、爱国运动各有功绩,却没有任何一次足以比得上抗日战争推进历史车轮的显赫功绩。第二,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它的胜利是在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下取得的。这些觉醒了的爱国力量,有今天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先辈,有海外一切关怀祖国命运的炎黄子孙。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就是研究他们共同斗争的历史,研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空前觉醒的、爱国主义的历史。第三,抗日战争不止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大重要性,在日本历史上也有极大重要性。中日两国都在这次战争中和战后发生了极大变化。中日两个国家两国人民都可以而且完全应该从中日战争中学到非常重要的东西。睦邻友好、共同发展前进的道路,是中日两国关系中唯一应该遵循的道路。这是那场严酷战争给予人们的根本教训。第四,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中国抗日,才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亚洲和东方的胜利。论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忽视以至撇开中国抗日战争,就好像闭着一只眼睛看世界,不能见其全局。这不止涉及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也涉及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特别是东方发生的一系列历史巨变。抗日战争的所有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与当前的社会生活保持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全面深入研究它们,更多地了解这段未久的过去,我们将能更好地辨认历史前进方向,正确地分析、看待现在和未来。因此,今天不是要考虑这种研究是否差不多了,而是要讨论如何真正有计划地展开这方面的工作。
(这是作者为《中日学者对谈录》中文版写的序言摘要,全文发表在《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2期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