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春催桃李——“军艺”建院三十周年纪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3
第8版(副刊)
专栏:

  春催桃李
——“军艺”建院三十周年纪念
魏传统
在五谷丰登、梨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简称“军艺”)以灼灼繁花、累累硕果迎来了建院30周年。
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早在红军时期,中央苏区就办过“高尔基戏剧学校”,为我军培养了第一批艺术人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先后创办过延安“部艺”、新四军“鲁艺”、东北“部艺”等;建国初期则有中南“部艺”和南京“艺术学校”等等。随着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发展和部队文艺事业的需要,解放军艺术学院应运而生,在短暂而紧张的筹备之后,于1960年9月正式开学,成为全军唯一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的高等艺术院校。
“军艺”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得到党中央和军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军艺”建院不久,我就调入学院工作,曾耳闻目睹许多动人的情景。周恩来总理在观看“军艺”师生在中南海的专场演出后,非常高兴,他肯定了“军艺”的教学特色,又指出应该把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更多地充实到教学中去,同时和外交部说,让“军艺”参加外事演出活动。于是,学院连续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坦桑尼亚、越南、朝鲜等国代表团演出。刘少奇、朱德、董必武、李富春、李先念、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王维舟四位革命老人,也都观看过学院的文艺演出。
30年间,“军艺”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它与我们的祖国患难与共,和人民军队风雨同舟。它创建于国家经济困难之时,初建时连校舍也没有,就分几处借用别的单位的房屋授课和办公,依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在十年动乱中,“军艺”也遭受极大的破坏。当时身为学院院长的我,每念及此,不禁怆然,许多富有艺术才华的同志,都失落于时代的狂涛之中,部队文艺人才的培养,也整整中断了1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院于1979年9月1日重新开学。从此,它随着时代的改革开放的大潮,随着军队建设和调整的步伐,踏上了新的征途。
“军艺”作为培养文艺人才的基地,始终保持了鲜明的军队特色,坚持为军队建设服务。首任院长刘志坚在建院时就明确指出,“军艺”姓“军”,要面向部队。30年来,学院的各种情况屡屡变化,但它的训练任务、服务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学院各专业都突出军事题材作品的教学、创作和演出,并坚持了深入部队基层和边海防进行体验生活、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的制度。这正是“军艺”的使命所在,也成为学院的院风。
“军艺”的历史仅仅30年,但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艺术门类齐全、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式的,既具有高等艺术院校的正规性,又具有部队文艺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适应部队文艺队伍需要的综合性学院。同时,它还为地方单位培训专业文艺骨干,以军民共建的社会助学方式,参与创办了华音音乐学校和手风琴学校。它为军队输送了4000多名优秀文艺人才,从而改变了我军文艺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改变和提高了文艺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30年来,学院师生先后参加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演出;还创作了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恋》,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戏剧小品《芙蓉树下》、《书香门第》,歌曲《心中的玫瑰》、《把青春献给新的长征》,舞蹈《小溪·江河·大海》、《荷花赋》、《摊煎饼的小嫚》,美术《小米加步枪》、《过草地》、《长征途中的贺龙与任弼时》、《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等优秀作品。学院师生的足迹,既留在了边防哨卡、雪山海岛,也曾满载中国人民的友谊印在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师生们也在一些国际性的比赛中获奖。
孔子曰:三十而立。“军艺”在经过创建、探索、中断、恢复、调整和稳定发展这样一个曲折过程之后,正在进入它的成熟期和鼎盛期。在90年代,军艺之花必将更加瑰丽,军艺之果必将更加璀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