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野菜·幼苗·圣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5
第8版(副刊)
专栏:

  野菜·幼苗·圣地
王恂 郑晋
40多年前,这群“红小鬼”在延河岸边分手,各自踏上险恶莫测的征途时,有些人是抱着永别的心情的。真想不到,大多数人竟然幸存下来,而且能够参加今天在北京举行的别开生面的聚餐。
野菜、红枣、凉粉、羊肉汤、小米饭、钱钱饭(把黑豆或黄豆压扁,和小米煮粥)、荞麦面饸饹,还有香喷喷的油糕(用黄米面皮包豆沙馅,油炸)和油馍馍(用黄米面作成环形小饼,油炸)……这群老“小鬼”大吃大嚼这些当年在延安老乡家里最常吃的饭食。
穿着草鞋,脖子上吊着一个盛满小米饭、南瓜汤的大瓷罐,在黄土窑洞里自愿锤炼火红青春的这群“红小鬼”,而今已经霜鬓银发,变成将军、部长、局长、高级工程师、教授、医师、作家、主编……他(她)们互相拉着手,拍着肩,你叫我的外号,我侃你的趣闻。真是返老还童!
举办这次聚餐的主人,名叫刘彤矢。她邀请延安时代的同学来家欢聚,是为着庆贺她在与绝症进行顽强斗争的日日夜夜写成的《圣地幼苗》一书出版。这本书,是根据她自己和同学们的亲身经历,用赤诚的心灵和炽热的感情谱成的延河青春交响曲。
在这支壮丽的乐曲中,你可以听到从延河岸边传来的洗衣、游泳的击水声,从黄土高坡上传来的开荒、收割的奋战声,从月光下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和悠悠的胡琴声,从窑洞里传来的嗡嗡的纺线声和阵阵的歌唱声……
这本书,又是一部豪壮悲怆的历史。监狱刑场的血雨腥风,烈士母子的离情别泪,劫后重逢的惊喜喟叹,延河岸边的轶闻趣事……
从这条悲欢离合的长链中,可以摘取血泪交融的一环。江震寰烈士牺牲后,他的妻子赵达在日本侵略者轰炸延安时被炸伤右腿。她把结婚时用的、后来几经送进当铺的红被面,作成一件棉袄,给一个与她甘苦与共的女孩子穿在身上。这件染着江震寰烈士和赵大姐鲜血的红棉袄,就像一团烈火在她心中燃烧。这个女孩子,就是本书的作者。
这本书,还记叙了一群“幼苗”。任弼时同志之女任远志,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禄,张浩同志之子林汉雄、林汉南,项英同志之女项苏云,刘以纯烈士之女刘朝兰,刘伯坚烈士之子刘虎生等人的苦难身世和斗争经历,犹如一首首用生命编织的诗篇。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和他的妻子蔡素屏,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为了保全他们的遗孤彭士禄,党组织和当地群众在短短几个月里,把他一连转移了好多家。从此,他有了20多位“爸爸”和“妈妈”。但是仍然难逃魔掌。他小小年纪,坐过两次牢;逃出虎口后,又到处流浪、讨饭、作苦工,直到周伯伯和邓妈妈把他救出苦海,送往延安……
这些当年的“幼苗”,大部分都来参加了今天的野菜宴,有多少滋味涌上心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