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孙承佩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7
第4版(要闻)
专栏:

  孙承佩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孙承佩同志,因病于1990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向孙承佩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严济慈、费孝通、杨静仁、周培源、程思远等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在京的全国政协常委和部分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九三学社中央在京副主席、常委、中央委员及孙承佩生前友好等,约300余人。
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宋平、李铁映、丁关根、宋任穷、王首道、刘澜涛、陆定一、程子华、习仲勋、朱学范、周谷城、荣毅仁、孙起孟、雷洁琼、陈希同、王任重、洪学智、康克清、胡子昂、王光英、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伟长、胡绳、孙晓村、卢嘉锡、侯镜如等同志,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九三学社中央、九三学社参议委员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国际交流协会、光明日报社、九三学社各地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局,山东省及山东桓台县领导机关等部门送了花圈。
孙承佩原名耿殿文,山东桓台人,1915年12月29日出生。1934年至1937年他就读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影响,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至1939年,他由民先总部派往山西十九路军政治部做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至1942年,在陕西宜川、榆林任《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部主任等职。1943年初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他在重庆先后担任《新蜀报》主笔、美国新闻处中文部翻译。
抗战胜利后,孙承佩同志来到北平,他利用自己在文化界的关系以及继续在美国新闻处工作为掩护,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和独裁统治,为人民革命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孙承佩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6年加入九三学社,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平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1949年5月孙承佩作为《光明日报》五人筹委会成员和胡愈之等同志共同创建《光明日报》,历任《光明日报》社务委员、采访部主任、总编室副主任,《新建设》杂志代主编等职。1955年他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他长期担任并主持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工作,曾任宣传部长、副秘书长、秘书长,第一、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79年起任副主席,1989年任常务副主席。他是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孙承佩同志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孙承佩曾相继担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1959年至1983年任副秘书长。在此期间,他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1954年,随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为宣传我国外交路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承佩同志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工作中胸怀大局,爱护和团结同志,作风朴实;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近年来,他积极奖掖后进,培养新人,为九三学社的建设和九三学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九三学社社员和所联系的人士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