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亚运余波犹在——访泰纪事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7
第7版(国际)
专栏:

  亚运余波犹在
——访泰纪事之一
本报记者 李仁臣
最近去泰国,是参加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本与体育无关,然而,与泰国朋友交往,不消几句话就扯到体育上,“亚运会”竟成了这次访泰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住进旅馆,打开电视,宋世雄那别人冒充不了的声音便飘逸而出,令你虽在异国他乡仍像身在北京似的。《亚洲雄风》的旋律也伴着激烈比赛的场面,时时撞击你的心头。走在街上,举着亚运金牌的“盼盼”和富士胶卷的广告一起映入你的眼帘。
一个小雨淅沥的上午,我们去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陈世贤先生府上拜访,顺便带去他不久前应人民日报之邀访华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他偕夫人参观亚运村,他以此为荣。专程到北京一睹亚运盛况的,远不止陈世贤伉俪,回泰国后,有人在报上发表观感:“花几万铢(泰币单位)看个亚运会,值得!”
在《泰叻报》举行的宴会上,泰国同行盛赞亚运会精采。亚运会期间,他们拿出三块版登亚运会消息,《泰叻报》比以往更为抢手。资深编辑马林先生说:“这次你们办亚运会,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极好机会。你们的国歌连我们都会唱了。”说着,他便哼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又补充道:“电视里老是升五星红旗,奏中国国歌,听多了自然就会唱了。”
泰国健儿夺得两枚亚运金牌,泰国足球队赢中国队,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10月9日,金牌选手归来,受到英雄凯旋般的欢迎。谈起参加亚运会的感想,选手们有说对北京大都城风貌印象深的,也有说对中国姑娘美貌印象深的。那些天,电视里反复播放获奖选手比赛实况,还专门拍金牌特写,介绍正面、背面各是什么图案,多重,价值多少,等等。《泰叻报》为弘扬为国争光的精神,率先拿出钱来,奖给金牌得主每人10万铢,引起社会各界响应。
“到1998年再拿两块金牌,可就无法交账了。”《泰叻报》基金会主席宋文先生不无忧虑地说。八年以后,泰国将第四次承办亚运会。当地报纸上已出现这样的标题:《十三届亚运距今尚八年,泰筹委会已研拟推动,探讨赛场等有关问题》,会徽、比赛地点、经费、交通等诸项问题接着要提上议程。
北京亚运会,确实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今后承办亚运会的城市,恐怕不能不与“北京模式”作一番比较,不论是场馆设施,还是精神风貌。正如一位泰国朋友所说的:“亚运会跨栏项目的金牌大多被中国人夺走。这很有象征意义。你们的国家也在跑跨栏赛,尽管有艰难,但我相信你们会胜利地到达自己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