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练就一双灵巧的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0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校园生活

  练就一双灵巧的手
本报记者 朱维群
北京市第55中学的校园里,正在进行“首届巧手赛”。参赛的同学如同面临重大考试,个个表情严肃认真。只是此时从他们手中出来的,不再是往日那些格式相仿、答案一律的数理化试卷,而是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手工制品:剪纸、绣花、台布、毛衣、航空模型,以至剪裁十分得体的衣裙,刚刚出锅的香喷喷的炒菜……
在收音机焊接赛场,记者问一位高二女生:“什么时候学装收音机的?”她回答:“就是上个学年,我们开设劳动技术课以后。”“对这门课有兴趣吗?”“当然有啦!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很多都能用上。而且,听自己做的收音机,特别带劲!”
在英文打字赛场,几十部打字机的“嗒嗒”声响成一片,犹如奔流着一条欢腾的小溪。这所学校初中、高中已有千余名学生接受了英文打字训练,约30%的人达到每分钟击键250次的A级打字员标准,成绩最好的达到每分钟300击。负责这项教学的赵华兴老师说:“下一步教学准备从目前的‘读打’进入‘听打’训练,使学生的打字能力更能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要求。”
55中从去年9月起在全市重点中学中率先设置了劳动技术课,并纳入正式教学计划,与其他各科同等对待,从课时、师资、设备、资金各方面予以保证,迄今已坚持一年多。
“下这么大功夫,出于何种考虑?”
“目的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校长姚德仁回答:“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率上升,中学生中好逸恶劳、不爱惜别人劳动成果等不良风气有所增长。比如,在外出军训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连叠被、洗衣服都不会,有的把脏衣袜塞到塑料袋里,等回家再让妈妈洗。动手能力差,更是普遍的现象。这样的学生,显然还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开设劳动技术课,直接目的是让孩子们学得一技之长,增强自我服务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对待社会劳动成果、对待劳动人民的正确态度。”
这门课刚开设时,有些学生和家长颇不以为然,怕占用教学时间、影响升学。有的家长干脆越俎代庖,替孩子做手工交差。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这门课。他们说:“劳技课使我们的手变巧了”,“能体贴父母的辛苦了,愿意帮父母做事了”,“知道爱惜别人劳动成果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初中学生赵逸岩说:“我爸爸起初说,小孩子学好主课就行了,那儿又冒出个劳技课?可是当我第一次用学会的针法把自己的毛衣袖口补好后,爸爸十分高兴。他说,多学一点,以后你奶奶就可以少替你操心了。”钟雅平同学说:“每次上劳技课同学们都欢欢喜喜,下课又都恋恋不舍。”
55中是在京各国外交官和外商的子女集中就读的学校。许多外国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巧手赛。刚果小姑娘雷莉阿制作的风筝以其轻巧和浓厚的中国味儿在风筝赛中受到好评。朝鲜金明珠、全素姬的作品是彩绣:一朵五色花,花下是朝鲜文“友谊长存”。她们说,朝鲜中小学也有手工课,来中国后又学到许多新东西。高中的日本学生菅明,端出一盘自己做的点心,憨憨地说:“日本男孩在家都不学做饭的,以前就是妈妈要我做我还不乐意呢。这盘点心,是我来55中后学的,请尝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