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方便病人的卫生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10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服务工作面面观

  方便病人的卫生院
我市赵集乡地处偏僻,农民生活比较困难,不少人平时看病拿不出钱。1987年7月,赵集乡卫生院给乡亲们提供的第一项服务是:看病允许赊账。乡亲们看病,如果一时拿不出钱,可以找医务人员作担保,先治病,有钱再来结账。这项服务解决了许多农民一时之难。3年来,这个卫生院的10名工作人员,每人每年都要负上一大笔“债”。今年8月,我从卫生院汤增富院长的记账单上看到,仅8月1日至22日,汤院长为22个病人作担保,赊账金额达291.13元。农民是通情达理的,除个别情况外,看病的农民都能在夏秋收获季节后将欠款还清。现在,每天到卫生院就诊治疗的病人达130多人次。
近几年,许多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对患者小病大治,多开药、开贵药,令患者怯步。前几年,赵集乡卫生院实行浮动工资制,医务人员的业务收入越多,工资和奖金也就越高,因此大处方不断,许多农民看不起病。为了避免医务人员开大处方,卫生院决定将药费收入与医务人员的业务收入分开,有效地制止了大处方现象。现在,卫生院有关人员采购药品时,只采购最实用的、价格适宜的药品,以适应农民的消费水平,使农民患者能用最少的钱治好病。我从卫生院医生今年6月开的处方中,随便抽出了6份,平均每份处方的药费为2.61元。
以前,农民到赵集乡卫生院买药,都要先付挂号费,有些农民情愿到集上的私人药房买药。由于有的农民对一些药品不甚了解,而经常发生事故。为此,卫生院决定,除了去掉挂号收费买药的规定外,还增加了费时费工的免费服务项目:有关人员主动向买药者提供有关药品知识的咨询,使农民感到在卫生院买药既实惠又放心。卫生院的年药品销售额从1987年的2万多元,增加到1989年的8.1万元。
赵集乡卫生院设备较差,许多手术做不了。农民进城看病既费时费工费钱,还很不方便。卫生院为此又推出一项服务内容:请市人民医院外科医师每月15日和28日定期来卫生院为患者做手术。到市里医院做一例阑尾手术,患者至少要花200元;在卫生院做这种手术,患者最多只花100元。去年,卫生院共做下腹手术112例,无一事故,为农民患者至少节约了1.2万元。
赵集乡卫生院为农民患者提供的服务还有,24小时值班出诊、农民家庭病房、医务人员家庭病灶,等等。优质服务也给卫生院带来了可喜变化,全院业务收入逐年上升,1987年上半年为1.6万元,下半年升到5.4万元;1988年为11.2万元;去年为13.8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达7.1万元。
                安徽巢湖市 邓学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