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他以白求恩“弟子”自勉——记金华骨科名医吴凤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1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他以白求恩“弟子”自勉
——记金华骨科名医吴凤堂
任贵银
66岁的吴凤堂,是浙江省金华市著名骨科医生。40多年前,他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始终以白求恩“弟子”自勉,使无数的瘫痪病人重新站立起来。
1985年,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新疆青年尹礼钊万里迢迢慕名来到金华第一人民医院求医。由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需分多次进行,手术间隙要住招待所。吴凤堂一次又一次地为他精心手术,又帮助小尹联系住房,繁忙中抽时间看望他。小尹经过半年多的矫治,包括延长肢体5.9厘米,终于能直立步行了。当他病愈离金返疆时,吴凤堂又帮助他买火车票、托运行李,并挤上车厢为小尹找到座位。在这依依惜别的时刻,小尹纵有千言万语,连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热泪夺眶而出。
1988年吴凤堂在云南保山指导小儿麻痹康复工作,每天接待许多病人,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上街,看到一位少女拄着拐杖在大街上艰难地行走,他就主动上前询问病情,并约她到医院门诊。吴凤堂仔细地为她检查了病情: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左髋关节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肢体短缩6厘米,骨盆倾斜,脊柱侧弯。吴凤堂先后为她做了3次手术,伴随她十几年的拐杖终于甩掉了。
吴凤堂常说,医生的职责就是要对病人的健康负责,以病人的利益为最高原则。多少年来,有人被他从死亡线上挽救出来,有人可能残缺的肢体,被他健康地保留下来。
青年工人于金炉工作中不慎右手被滚动机卷入,造成严重的右上肢皮肤剥脱伤和肌肉广泛性挫伤。医院决定截肢,病人家属也签了字。手术由吴凤堂主刀。但在消毒、铺巾后,吴凤堂发现患肢有少许血液循环,说明还有保留肢体的一线希望,但难度很大,截肢是既定方案,一二个小时就可解决问题,也不需担风险。而保留肢体,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万一发生感染或肢体坏死可导致致命的毒血症。为了病人,吴凤堂毅然担起风险:改变手术方案,采用整片细网眼式植皮手术。等候在手术室门口的于金炉的母亲,看到儿子的右上肢尚存,真是喜出望外。
60年代初,金华市中心医院做的一例颈椎自发性脱位手术失败后,在该院形成了颈椎禁忌,一些颈椎病患者及因外伤引起的脊髓神经受压病人等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980年6月,吴凤堂在医院党委的支持下,带着攻克颈椎前路手术等难题,赴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三院进修学习。那年,吴凤堂已经56岁。他决心利用这次学习机会,不仅掌握颈椎前路手术,而且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手外科手术等也不放过。
吴凤堂学成回院后,主持开展了风险性较大的颈椎前路和高位颈椎后路手术,获得了成功,打开了医院手术“禁区”。这项手术自开展至今已进行了50多例,无一意外。中年妇女马彩英因外伤引起高位颈椎自发性脱位,表现为颈痛、胸闷、腹胀、不能立坐、四肢及胸腹部麻木,病痛折磨她多年,连家门也出不去。家里人曾送她到上海两家大医院就诊。医生明确告诉她必须进行手术,否则会导致瘫痪。但手术危险性极大,有可能造成瘫痪,甚至死亡。病人无奈,只得返回金华,最后抱着一线希望来到金华市中心医院请求吴凤堂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两年后能步行十余里,现在是家里的“整劳力”。马彩英对人说:“我是到了阎王殿门口而被吴主任硬拉回来的。救命之恩,终身报答不完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