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多体验生活 少主观臆断——读诗文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6
第8版(副刊)
专栏:

  多体验生活 少主观臆断
——读诗文有感
张颂甲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有这样几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对此,有人曾提出“深夜怎闻蝉鸣”的疑问。
朱自清治学和创作一向严谨,他为进一步印证这一自然现象,多方向科学家请教。昆虫学家刘崇乐写信告诉朱自清说,蝉在夜晚一般不叫,但在一个月夜他确曾亲耳听见过蝉鸣。朱自清事后写了篇《关于“月夜蝉声”》的文章,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夜晚蝉子不叫。于是就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其实只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
蝉的夜鸣已是一种常识。北方天气较凉,夜晚难得听见蝉声,而在酷热地方,夏夜蝉鸣是常有的事。
无独有偶。相传宋代苏轼一日前往探访王安石,王不在;苏在书斋中发现王安石的一首未竟诗稿。已成的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不禁哑然失笑。他自信菊花是在枝头枯萎的,不会飘零得满地皆是。便续写了两句,讽刺王安石:“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其后,苏轼被贬为湖北黄州(冈)太守,在金秋时节,见菊瓣散落于地,不禁大惊失色,对自己不正确的推论,深为惭愧。这是民间的口头文学,并不可信,但所喻示的事实是有教育意义的。
推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可信的。但往往有例外,不可一概而论。早在战国时期,公孙龙学派就故意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为我国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做出过贡献。在当今科学昌明时代,人们不仅掌握了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思维方法也更加丰富了。在这种情况下,认识是否一般不至于产生误差了呢?不,还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信推论。在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风波中,一些人听谣、信谣,有不少就是相信了推论。例如,说天安门死了多少人,他其实并未看见,只是听见枪声,便推论为必死人无疑;有的甚至连枪声都未听到,以讹传讹而已。又如,发现自己身边的党员领导有腐化行为,就推而广之,认为所有党的领导干部都腐化了。凡此种种,如果不是别有用心,至少是极端轻率的。很容易被人利用,起到为虎作伥的作用。
汉徐干在《中论·贵验》中说:“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征”。有根有据的事实是值得珍贵的,无稽无考的言论则必须加以抛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体验一些生活,少一些一知半解和主观臆断,更要忌讳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