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欧日汽车贸易协议难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1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日汽车贸易协议难产
张振亚
欧共体将于1992年实现单一市场,到那时,各国在对待进口日本汽车上如何统一立场,这问题在内部已争论了一年多。欧共体的贸易专员安德里森和东京官方进行的谈判,也持续达数月之久。不久前,初步协议似具眉目:共同体答应放宽日本汽车的进口,条件是,日本在1992年后的5年内,要“自愿”限制对西欧的汽车出口,以此来换取英、法、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5国逐步开放其限制性的市场。
但是,西欧汽车市场近来突趋冷落,加上海湾事件使油价猛涨,人们对经济迫近衰退异常担心,于是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南欧国家态度突然强硬起来。它们过去原本就不赞成和日本人签订上述协议。
虽然安德里森的方案实际上是把汽车的单一市场推迟到1998年才予以实施,可是南欧各成员国仍然抱怨说,变化来得太快、太大。法国的欧洲大使艾迪逊·克里逊女士以法、意汽车业的意见为后盾,公然表示,她根本反对开放汽车市场。
日本人已作好准备接纳安德里森的下列方案:即把日本在欧共体内的汽车销量从现在的占市场总销售额的9.4%,逐步增加到1997年的占18.7%。现时的9.4%,几乎全部是从日本运来的汽车,而到1997年这部分从日本直接出口的汽车将减少到占市场总额的8.7%,其余的10%则是日本设在英国和西班牙的工厂所造的汽车。当然,到1997年之后,这两种车都可在欧共体内自由销售。
不过,安德里森的方案有一个大漏洞,它没有把1992—1997年的5年时期中,欧共体各国对待日本汽车进口的限额作为单一市场处理,而允许各国按自己原有的限额按比例放宽;譬如,法国现在对日本汽车进口施加的限额是,只占国内市场销售额的3%,而到1997年,这个限额只会增加到微不足道的5.7%,意大利的限额现在还不到1%,届时顶多达2%。而其他国家如德国和英国,限额都超过15%。这就使原来限额高的国家所增加汽车进口要大得多。
这个方案也未解决早已存在的移植工厂问题。欧洲委员会的官员们都了解,任何有关要限制欧共体内汽车贸易的主张,都将是对单一市场神圣原则的破坏。因此,日本在英国建立的工厂(又称移植工厂)生产的汽车输入法国,对方既不应限制,也不能列入法国进口限额之内。
但是,进一步探索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这里还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谅解”,即日本的所有“移植工厂”不得把像法国这样的敏感市场作为大量输送其产品的“目的地”。
如果由于法国坚持,终于使协议告吹,那么实行市场开放的西欧国家仍将继续进口日本汽车。到1993年当边界贸易限制已被认为是不存在时,法国政府要制止其人民购买日本汽车(不论是从英国、德国的日本厂家所制造的,或是直接从日本转口来的),就得使用各种非正常手法,包括在车辆登记手续上搞刁难,直到使日本汽车无法在法国存身。
当然,这样做会导致其他欧共体成员国向欧洲法院上诉,日本也可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进行控告。但实际成效如何,仍是大疑问。
欧共体的未来单一市场最后是否会变成一座“欧洲堡垒”,是一件普遍关心的事。它是否会让日本汽车长驱入境,也是一个大考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