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凤凰从山沟飞出——记通化人造毛皮厂研制仿裘皮时装的历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凤凰从山沟飞出
——记通化人造毛皮厂研制仿裘皮时装的历程
张为
▲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通化市人造毛皮厂坐落在吉林省长白山西麓通化市。20年前,它在全国第一家生产出人造毛皮。20年后的今天,它生产的精美、华丽、流行性很强的仿裘皮时装,不但行销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人造毛皮的摇篮”和“排头兵”。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该厂的产品十分畅销,并摆进美国最大的两家百货公司的柜台。美国一位颇有名气的经销商盛赞“通化人造毛皮可与号称世界之冠的奥地利名牌产品媲美。”1987年和1989年,该厂的仿裘皮时装曾先后荣获36届和38届国际“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优质产品奖和银奖。
旧社会针织童工出身的陈志钧,是这个项目的提出人,自1982年任第七届厂长以来,他同全厂职工一道,怀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创造了这个“奇迹”。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研制人造毛皮的念头,萌生于1963年,几位技术人员在北京看到日本工业展览会的样品,激起了创业的冲动。当时既无设备,又无资料,靠借人借钱借房一切从零开始,到1965年11月生产出毛坯;1972年人造毛皮机通过了技术鉴定;到1978年我国第一条人造毛皮生产线建成投产。
“凤凰”真正展翅腾飞,是在改革之初。
1980年,国内同行业生产初中档产品已达40家,而国际上已有仿珍贵动物毛皮的高档裘皮出现。是维持已有生产?还是向高档化发展,为国家提供更新产品?在班子里讨论时,陈志钧力排众议,通过了引进先进技术的发展战略。
▲打铁须得自身硬
他们出国考察后最早的结论性观点是“国外技术确实先进,但并非高不可攀”。他们这种想法的根据来自平时扎实的技术基础。从科研到投产所洒下的大量汗水使他们不只掌握了投料、开机的常规技术,还成了设计、研制并熟悉每个部件性能的专家。
厂里由各方技术人员组成了一个考察组,他们的目标明确,都有“如饥似渴”的掌握先进技术的强烈愿望。在考察中能一点一滴地积累国外先进技术。
他们分别从联邦德国的4家公司和1家英国公司引进了设备,电子计算机是由联邦德国和日本两国部件组成的。
▲引进是为了创新
国外专家来厂调试设备,该厂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培训技术骨干,动员工人掌握先进技术和学会调试操作的重要方法。他们还经常收集国外的新产品,沿着生产工序进行有顺序的分析研究与比较,在积累数据中创出更新的产品。
技术交流要有来有往,既要虚心请教,也确有个以技术实力为后盾的问题。陈志钧应邀为联邦德国厂家找出“沉降三角”的合理角度,对方总裁将此命名为“陈氏三角”,并结成“及时通报新技术”的交流关系。在免费回赠价值1万美元的部件中,有的部件又使该厂的技术向前推进了10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