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宋转转与“转转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4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宋转转与“转转腔”
  魏喜奎 周桓
提起“转转腔”,喜爱晋剧的观众眼前立刻会浮现出一位俊美清秀的女青年的形象。她便是晋剧名旦宋转转。她的唱腔独树一帜,风靡三晋,倾倒无数戏迷。一个女妮子,小小年纪便能以名定腔,创成流派,确实太不容易了。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上,宋转转携一台精采的折子戏进京演出,一展“转转腔”的风采。
宋转转能创出有自己特色的“转转腔”,是与她幼小时所处的环境分不开的。她生在一个盲艺人的家庭里。双目失明的父母,靠着卖唱为生,转转从小接触的是父母的弹唱。父母在集市和庙会卖艺时,她又听到别人的许多种不同的唱,受着多种艺术熏陶,她从小就能唱多种曲调。4岁时,她便跟父母亲一同卖唱了。她体会到母亲对她的爱抚,了解到卖唱的艰辛。从小就下决心当一个名角,为的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让老人家乐享晚年。
可巧宋转转不仅有一副好长相,一条清脆甜润的好嗓子,还有一双水灵灵、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转转说:这是父母亲四只眼的眼神都给了她!她13岁时,家乡交城县晋剧团把她吸收进来。从演《沙家浜》里被刁小三抢去包袱的妇女,开始了舞台生活,并在这个角色上引起观众注意。她聪明,学戏、演戏都认真,善反复琢磨唱腔和表演。又肯于多方面学习,不仅学晋剧诸名家,而且学其他剧种和山西民歌。经过7年的艰苦历程,终于在程玉英的“咳咳腔”、王爱爱的“嗯腔”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条件,以真假声互用加强旋律变化,化晋剧粗犷平直的唱法为纤巧柔润,创出了婉转多变、富于弹性的唱腔。1980年底,她20岁时,在山西省举办的戏曲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以《杜十娘》参赛,一举夺魁。从一个县城剧团里鲜为人知的普通演员,一跃而为被全省人交口称道的新秀。
近两年“转转之风”又吹遍内蒙古草原,呼和浩特市晋剧团把她邀去,担当主演,发展草原的晋剧艺术。无论在山西、在内蒙古,只要宋转转登台,观众立刻蜂拥而来,她在广场演出,能招来几万观众,盛况持续多日不衰。她每年总要演出三四百场。尽管如此,她从不沾沾自喜,更没有名角的架子,仍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她在农村演出,跟大娘、大婶同睡在一铺土炕上,吃一样的饭菜,还主动帮忙干活儿。她走到哪里,都能跟群众打成一片,许多人都称她为“我们的转转”!
(附图片)
下图为宋转转在晋剧《洪湖赤卫队》中饰韩英剧照。
肖引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