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原始度量衡——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原始度量衡——手
手,不但是劳动的主要器官,还长期充当过度量衡具。
《大戴礼记·王言》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由于量高度时需侧身展肘,且两臂不可能完全与地面垂直,故不足一寻,只算七尺,古人谓之“仞”。当然,古代的尺比现代的短。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古人还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例如测地域时,总不能趴在地上“舒肘”丈量,于是便用“足”来代替,一举足为半步,谓之“跬”,再举足才能称“步”,一步为六尺。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这是古代的田地丈量法。
古人对于轻重的衡量亦借助于手。用手抓米满握叫做“溢”,合两手捧米叫做“掬”。《小尔雅·广器》曰:“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掬四谓之豆。”据《考工记》载,古人以四升为一豆,那么,一掬等于一升,一溢便等于半升了。现在民间有人在估测东西的长短、轻重时,如一时找不到衡量的器具,也有直接用手量长短、掂轻重的。
 (11月6日《扬子晚报》丁凤书文 陆惟鑫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