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困扰化妆品行业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7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信访调查

  困扰化妆品行业的三个问题
本报记者 郑德刚
10年前,我国不少群众对化妆品是陌生的,一般人见到的“化妆品”无非是哈蜊油、雪花膏、洗头粉之类的东西。如今,别说是少男少女,就连一些五大三粗的汉子和步履蹒跚的老人,也能随口说出一连串霜、蜜、精、素、乳等稀奇古怪名称的化妆品。现在,化妆品柜台已成为大小商店最热闹的地方。化妆品广告潮水般地出现在电视屏幕和报刊上。化妆品已成了不少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近10年来,我国化妆品生产发展迅速。据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9省、市的调查,1983年至1987年4年间,这些省、市的化妆品生产企业从252家猛增到近700家,其中上海市由4家发展到146家,北京市由10多家发展到130多家,浙江省由三四家发展到百余家。不少地方的轻工、商业、卫生、化工、民政、农林、人防等部门纷纷投资兴建化妆品厂,一大批中外合资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先后上马。近几年来,全国已有化妆品生产企业2200多家,生产的化妆品由过去的几十个品种发展到上千个品种。1982年,我国化妆品年产值不到2亿元,到1989年,我国化妆品年产值已超过20亿元,1990年我国化妆品年产值预计可达24亿元。化妆品生产的全面振兴和长足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美化了人民生活,也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然而,在化妆品行业迅猛发展之际,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干扰着正常的生产和市场秩序,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深深的不安和困扰。
伪劣产品扰乱市场。1988年三四月间,贵州省先后有200多人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他们因使用了河北泊头市一家化妆品厂生产的美容雀斑露后受到的伤害。贵阳市矿山机器厂一对姐妹向有关部门投诉说,她们使用了美容雀斑露后,脸上的色素比原来还要深,面积还要大。贵阳市开阳磷矿一女工反映说,她使用这种化妆品一周之后,满脸起了斑块。贵州安顺地区13名铁路女工联名投诉说:“我们使用了这种骗人的化妆品后,人人脸上全是黑褐色斑块。”这种名为美容实为毁容的“化妆品”,曾在贵州各地出售了4000多瓶,许多妇女深受其害。
有关部门对北京、上海、辽宁、河北等8省、市调查,发现竟有41种冒牌的“紫罗兰”。河北任丘市一农民自制的“紫罗兰”,其主要原料竟是石灰粉。一些消费者使用后,造成皮肤干裂红肿。前些时候,上海市百货公司和天津市百货站抽查了281批化妆品,发现共有53批化妆品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北京市百货公司曾抽查了158种化妆品,这批化妆品有质量问题的占28种。
有关部门曾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化妆品市场作了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化妆品的细菌总数超标率达30.8%,一些化妆品含铅量已超过标准数百倍,有的化妆品含汞量超过标准1万多倍。大批质次价高的伪劣化妆品充斥市场,给广大消费者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洋货冲击国内市场。近几年,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繁荣,大批进口化妆品挤进国内市场,给刚刚起步的我国化妆品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经营进口化妆品利润高,一些地方不惜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各种化妆品。上海华联商店的化妆品柜台上,进口化妆品已占1/3;沈阳化妆品商店进口化妆品的销售额已占全部化妆品销售额的20%。1988年,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经营化妆品获利200多万元,其中经营进口化妆品获利就占110万元。目前,进口化妆品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乱。许多进口化妆品未经任何检测,便流入市场,其中有的进口化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收费繁多管理混乱。不久前,上海家用化学品厂、北京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化妆品厂等25家生产化妆品的重点骨干企业领导人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改变现行的对化妆品检测收费的办法。贵州省一家化妆品厂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反映:“为取得卫生许可证,我厂要向有关部门交纳1500元的取证费;检测防疫部门对一般化妆品的检测要收3000元检测费,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收费达32000元。”有的企业还要支付“图纸审查费”、“现场审查费”1500元至4500元不等,化妆品企业实在难以承受名目繁多的收费。
现在,一些地方对化妆品企业的管理没有统一协调。广东、江苏等地有些化妆品厂反映:有的部门对验收合格的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并规定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能生产化妆品。而有的部门对验收合格的企业颁发卫生许可证,并规定只有拥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才可生产化妆品。目前,广东省有关部门发放生产许可证54家,而卫生许可证却发放了212家;江苏省有关部门发放生产许可证138家,而卫生许可证发放了187家。现在,一些企业没有生产许可证,却有卫生许可证;没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却拥有生产许可证。结果,大家都可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难免出现漏洞。例如,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曾抽查了国内化妆品市场上的29种护肤化妆品,发现这些产品均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标明生产期、保质期、标重、香型、适用型、厂址等;在29种化妆品中,有23种未称重量或重量不足。
为了加强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和对化妆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轻工业部及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加强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一大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化妆品企业被卡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劣质化妆品流入市场。化妆品生产与经营从过去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这是难能可贵的进步,但由于某些具体管理办法尚有待完善,产生的有关问题仍在困扰着化妆品企业和市场。因此,进一步深化、完善化妆品生产、销售、进口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