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速度·市场·物价——经济学家季崇威漫话当前中国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8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速度·市场·物价
——经济学家季崇威漫话当前中国经济
本报记者 陆振华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月份全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1%后,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有些外国人士甚至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进入衰退的迹象。到底应该如何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日前,记者访问了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协会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季崇威。
我说明来意,季崇威略作沉思后说,固然,统计局的这个数字是真实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推断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他说,首先应该分析今年1月工业总产值比去年1月下降的原因和特征。他认为,今年的1月是特殊的1月。这个月份有春节三天休假,而去年春节是在2月。如今年1月扣除节日停工的影响,按实际工作日的平均日产值计算,比去年同期还增长4.3%。况且,去年1月份正处在工业降温之初,基数较高,实际上今年1月工业发展速度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糟。由此看来,要研究分析经济问题,不细心分析有关材料,就会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虽然轻工业下降了,但能源和多数原材料生产还有所增长。与去年1月比较,发电量增长7%,原油、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化肥等产品都有较大的增长,运输任务也完成得较好。这表明一年来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薄弱环节,压缩加工工业生产的方针已获得初步成效。目前各地电力、煤炭、原材料的供应和运输状况已从紧张趋于缓和。过去几年来供电一直严重不足的上海市,最近已基本上能保证正常供电。应当说,这是能源与工业生产走向同步协调发展的一大进步。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工业生产的低落,是受市场疲软和资金紧缺的影响,还是由于国家压缩投资规模、紧缩银行信贷而造成的?
这位经济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说:“这是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受到急骤遏制后的必然反应,是在调整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暂时困难。”他进一步分析说,我国经济的总需求还是大于总供给,多数商品并不是真正的过剩,而只是由于流通渠道不畅,产品不适销对路,消费者的心理等多种因素而造成的暂时性滞销积压。最近,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估计,当前市场疲软是局部的暂时现象,不同的商品疲软与紧张现象并存。目前吃的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名、特、优、新商品仍很好销,一部分小商品甚至还买不到。滞销积压的主要是些大件耐用消费品,纯集团购买商品和一部分质次价高的日用工业品。有人预测今年市场的趋势是:第一季平,第二季淡,第三季旺,第四季紧。由此推断,中国工业生产将随着市场的好转而逐渐上升。国家安排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增长6%,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去冬今春,全国大抓农业水利,投入较多,今春各地普降雨雪,如无特大灾害,农业也会获得较好收成。他说:“我认为,工业速度暂时的降低,是‘消肿’,而非衰落。它将淘汰若干技术管理落后、低质量、高消耗、高成本的缺乏生命力的企业,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那种担心中国将进入衰退的看法是缺乏依据的。”
当谈到今年物价是否会继续下降时,季崇威很坦率地说,今明两年的物价,由于需要对有些过分不合理的偏低价格进行有计划的调整,所以仍会保持一定的上涨率,但涨幅会逐步减低。中国打算在二三年内将物价上涨率压到二位数以内,这是可以做到的。但完全消除通货膨胀,则需要实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并对不合理的价格体系进行改革,才能逐渐做到。中国政府正在花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