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眼高手才高——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在竞争中由老八跃居第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眼高手才高
——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在竞争中由老八跃居第三
新华社记者 张持坚 谢金虎
改革、开放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竞争!”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总经理阎喜绵毫不迟疑地答道。
他说:“关起门来办企业的历史已经过去。现在一起面对市场,企业之间不能不比、不争、不对标。”
正是在强烈的“对标”意识中,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走出了一条令人回味的探索之路。
倒退五六年,哈尔滨医药行业在国内压根儿提不起来。1980年总产值才9000多万元,在全国10个大城市中排行老八。
如今,哈尔滨制药三厂的“向阳牌人参蜂王浆”销量全国第一,还远销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总产值8.4亿元,排行由老八跃居第三。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医药行业提出:要与先进企业全面“对标”,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来个“借梯上楼”。他们说:“就这么一个市场,你不比,不争,人家不会等你,到头来,只会把你挤垮。”
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一场技术改革的硬仗打响了。厂房,按照国际制药企业通行的GMP标准进行改造;设备,根据需要,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改朝换代,引进、开发。
每家企业都安排了任务,技术改造项目91个,总投资4亿元。
“当了裤子也要上!”公司领导班子毫不动摇:竞争就是优胜劣汰,不大搞技术改造,工厂没有竞争力,哪来生路可言!
改造硬件同时进行软件改造——提高人的素质。对标之后,他们越发感到人的素质的重要。果断地、毫不迁就地调整了企业领导班子。有3名厂长到美国学了3个月企业管理回来后说,过去我们就是工厂这片小天地,现在“参照系”是世界上同行业中的先进厂家。起点高了,干出活来就大不一样了。
紧接着,就是大规模地培训职工。
如此这般,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抓了6年。
哈尔滨医药集团逐步形成了三个圈子:
先是建设好哈尔滨这个大本营,他们称这是第一个圈子。
在内地和沿海城市建立了6个联营企业,布下了15个功能齐全的销售网点,这是第二个圈子。
第三个圈子,便是直接到国外布点建厂。目前,哈尔滨医药集团已在泰国首都曼谷建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和南斯拉夫合资的“哈尔——贝尔有限公司”也在贝尔格莱德成立。在苏联建厂的协议已签定,在新加坡、英国和美国设销售网点的协议,也已达成。
“对标”之后,也就是五六年时间,哈尔滨医药行业就大变样了,现在,再也没有人说与国内外先进企业“不好比”、“不可比”了。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