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发迹于农业 不脱离农业——滁县地区农业大包干带来工业大发展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迹于农业 不脱离农业
——滁县地区农业大包干带来工业大发展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 陈宝善 孔祥迎 本报记者 张振国
安徽省滁县地区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抓农业兴工业,农业连续12年大增产,工业出人意料地异军突起,成为安徽正在上升的一颗新星。
今年与大包干前的1978年相比,滁县地区粮食总产由11.49亿公斤增长到32.5亿公斤,提供商品粮由1.99亿公斤增加到17.5亿公斤,农业人口人均500公斤,超过全国人均占有数;棉花、油料、烤烟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成倍增长。今年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可突破40亿元大关,是1978年的10倍多。财政收入情况良好。
(一)
历史上,滁县地区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直到70年代后期,仅有一些小农机、小化肥、小粮油加工和为数甚少的轻工业。随着大包干后农业的发展,滁县地区的工业开始起步,近几年悄然崛起,发展很快。在全省16个地市中,过去工业产值排在第12名的滁县地区,去年跃居第3位。今年1至10月,又把老工业城市芜湖甩到后头,成为仅次于合肥市的第二大工业区。工农业产值之比已由原来的“三七开”变为“倒三七”,工业产值比重占了大头。如今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的利税也由40%增加到64%,大大超过农业上交的比例。仅仅十多年,这里就出现了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和叫得响的产品。全地区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已有40个,其中接近或超过亿元的有10个。扬子冰箱名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椒柴油机厂生产的小型柴油机,雄居全国同类型企业之首。这里的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也比较合理,产品大多适销对路,产销两旺。
原来基础相当薄弱,也无得天独厚优势的滁县地区工业为什么上得这么快?形势这么好?在这里度过数十个春秋的地委书记陆子修一语破的:“是农业大包干带来了滁县工业大发展。”
记者新近在滁县地区城乡半个多月调查所获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结论。首先大包干后农业商品率剧增,为工业准备了充裕的生产原料。自1984年起,滁县地区每年的商品粮就相当乃至超过以前一年的粮食总产量。油料、棉花、猪、禽、林、蛋的商品率也相当可观。这样,粮油加工、食品、轻纺、饲料等工业便应运而兴。全区每年饲养家禽4000多万只,可得羽毛200万公斤,足够三四个中小型羽绒厂吃饱喝足。再就是农民经济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为工业品开辟了市场。大包干前,全地区农民一年货币总收入只有几千万元,这几年增加到20亿元。农民口袋鼓起来,扩大生产,改善生活,相关工业得以蓬勃发展。大包干还锻炼培养了一支改革意识强,勇于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他们善于借鉴农业大包干的经验,结合工业的特点,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承包,充分运用政策力量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滁县地区,一些厂长、经理用起“包”子来得心应手。
(二)
滁县地区的工业发迹于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农业,真正扎根在“农”字土壤之中。
这里的干部始终记住滁县地区是个传统农区,必须依据农业所能提供的积累和提出的需求,量力而行办工业,不大铺摊子,不企求一口吃成胖子,更不能牺牲农业办工业。资金不足,他们着力于技术改造,走扩大内涵发展工业的路子。滁州扬子电扇厂近几年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增添测试设备,整顿生产工艺,生产的电扇从外观到内在质量和10年前刚投产时迥然不同,颇有竞争力,年产量也由5万台扩大到50万台。
围绕农村市场和农民现实消费水平组织生产,是他们发展工业的又一招数。两年前,当一些酒厂片面追逐高产值、高利润,醉心于生产高档白酒时,嘉山县明光酒厂仍然盯着农村市场,面向农民,坚持生产四五元1公斤,最高20多元1公斤的白酒。去年以来,尽管高档白酒滞销涨库,而这个厂的白酒照样畅销不衰,仅在安徽农村的销量就占总销量的70%。
全椒县柴油机厂根据农用工业企业需求,近几年开发的为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柴油机,一下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记者在这个厂采访时,目睹来自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本省的一些客户到这个厂来争着提货的情景。这个厂,1986年柴油机产量只有1.2万台,1987年上升到6万台,去年猛增到18万台,今年将可达到25万台。
(三)
农业大包干带来滁县地区工业大发展,反过来,工业又以其强劲的力量支援农业,使农业登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呈现强农兴工良性循环的趋势。
回顾滁县地区农业这几年走过的道路,并不是没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粮食由亩产200公斤增长到500多公斤后,一部分同志也滋长过满足现状的思想。另外,因粮食平、议差价和粮食滞销,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过影响。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滁县地区在稳定农村政策,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靠工业支援农业,武装农业,依靠工业增加的财政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这些年,全区财政加上其他方面对农业的投入,折款达4亿元。其中,乡镇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但使农村一部分多余的劳力解决了出路,而且为农业积累了发展资金,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现在整个地区旱涝保收面积达到73%以上。
农业社会化服务,滁县地区在安徽各地市中也是办得好的,这与工业的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以“六站一公司”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217个,遍布广大乡村,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和规模效益结合起来。当地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要是工业没有一定的水平,滁县地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就不可能做得这么好。
滁县地区的经验给人们一个启示:工业、农业互相依存,地区工业只有扎根于“农”字这块沃土,才能茁壮发育,枝繁叶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