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调整工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8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调整工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江苏省省长 陈焕友
治理整顿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是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从江苏实际出发,当前最紧迫的是调整工业结构,以提高经济素质。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通力合作,步调一致。
调整工业结构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较快。1989年同1978年相比,全省社会总产值增长3.39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1倍,国民收入增长2.15倍,财政收入增长1.03倍,出口总值增长4.83倍。取得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近年来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比较突出。
江苏经济发展快,主要是工业发展快,特别是一般小型加工工业发展快。一方面,工业主体地位显著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89年,全省工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72.3%,占工农业总产值82.7%。另一方面,工业结构不合理,主要的问题:一是工业发展过快,大大超过了基础产业的承受能力;二是工业产品结构趋同、档次不高,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削弱;三是装备与工艺水平低,后劲严重不足;四是企业组织程度低,规模效益差,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是小型企业,非常分散,专业化协作程度低;五是布局不尽合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业结构趋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现在,江苏经济面临着两种前途的选择:一种是抓紧调整工业结构,促进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一种是习以为常,等待观望,伺机大干快上,重新走上老路。在这个重要转折关键时刻,正确的选择,只能是前一种,决不能是后一种。搞不搞工业结构调整,关系到是不是真正抓治理整顿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能不能使江苏长期保持正常速度,不大起大落,协调地向前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改造、改组、提高加工工业是江苏调整工业结构的重点
从现在起,在“八五”以至今后十年,江苏调整工业结构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努力实现工业结构的“四个转变”,即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技术结合型转变,由内向型为主向内向、外向结合型转变,由速度增长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从而逐步形成高新技术导向,外向度较高、结构优化、集约经营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从这个基本思路出发,调整工业结构的重点是改造、改组、提高加工工业。改造就是对现有加工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要以赶超国标、国内先进水平为目标,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为导向,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改组就是对现有加工工业企业加以组合,提高企业组织程度。首先是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同时,引导众多的小企业,主动向大中型企业挂靠。在此基础上,组建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多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企业的重新组合中,对那些消耗高、效益差、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任务严重不足、长期停产待工的企业,生产伪劣产品的企业,坚决实行并转或关停。
提高就是从总体上提高加工工业水平。按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低能耗、低物耗的“三高两低”的要求,分批对产品结构进行适应性和开拓性的调整,巩固和提高一批优势产品。
正确处理工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坚持适应性调整和开拓性调整结合,并互相促进。调整工业结构,决非权宜之计。以适应性调整推动开拓性调整,以开拓性调整带动适应性调整。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近期市场需求,狠抓适应性调整。就是按照“必保、优先、限制、禁止”四大类来调整产品结构。同时,要抓开拓性调整,特别是省、市两级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开拓性调整上,把政策的着眼点放在解决长远战略问题上。
坚持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结合,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调整产品结构,特别是行业结构,都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把希望寄托在大量投资搞增量调整是不现实的。即使搞一些增量调整,也要带动存量调整。现在江苏有上千亿的工业固定资产,作用尚未很好发挥,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促使现有资产向高效益流动。在存量调整中,势必涉及到小企业的问题。要在继续重视和扶持这支重要力量的同时,帮助它们走上专业化协作的道路。
坚持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结合,近期以结构合理化为主。要解决工业行业之间、行业内部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同时重视解决行业本身素质低下的问题。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的矛盾要逐步缓解,不能再扩大。但作为一个省份来说,要完全做到自求平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那不是搞社会化的大生产,也不是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切实把握调整工业结构的重要环节
一是统一认识,协同动作。调整工业结构,是当务之急,不能等待观望,迟疑不决。同时,调整结构必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顾全大局格外重要。地方和部门要克服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
二是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省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地方和部门要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把工业结构调整规划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衔接起来,与完成治理整顿任务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年度计划中去。各主管部门要抓好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三是统一政策,多种手段并用。工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实施,要统一到国家的产业政策上。在此前提下,多种手段并用。这就是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市场导向,行业管理,法规约束。全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按照区域优势和比较利益原则,各有侧重地分层组织实施。采取激励政策,要同投资、信贷、税收等杠杆相配合,尽可能地协调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加强市场培育、市场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正常市场秩序。搞好主管部门职能转换,加强全行业的协调管理、城乡工业的协调管理。制定法规,严正执法。把各种手段协同起来,发生综合效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