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丘陵干旱山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晋中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1-29
第2版(经济)
专栏:

  丘陵干旱山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晋中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的调查
阎世成
近4年来,山西晋中地区创造了一种能使粮食产量在短期内增长几倍的新耕作技术。他们把丘陵山坡耕地沿着等高线,划分成一条条耕作沟带,带宽1.2米,深翻0.5米,生土筑垄,熟土回填,然后覆盖地膜,打孔点种。当地称这种耕作技术为“蓄水覆盖丰产沟”。
4年的实践证明,在丘陵干旱山坡地带推广这一耕作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前3年推广地块平均亩产566公斤,最高地块达943公斤(玉米),每毫米降雨产粮1.77公斤,与水浇地产量大体相同,比对照田高402公斤。今年是第4年,增产效果同样显著。
丘陵干旱山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十年九旱,产量低而不稳,“吃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太谷县土郊院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个村虽然耕地不少,但年年要吃返销粮。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技术后,粮食亩产由几十公斤,增加到六七百公斤,翻了近四番;人均收入由几十元,增加到六七百元,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开始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仅仅3年时间,这个村就摘掉了贫穷帽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目前晋中地区已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3.4万亩。山西全省有9个地、市正在组织学习推广。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内蒙古、云南、广西、新疆等省区,纷纷派人到晋中参观学习。英国威尔斯大学农学院院长、土化教授亚当斯先生写信赞扬这一耕作技术,并要求与我国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进一步开发。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视察后要求,组织专人,对农民进行培训,尽快让农民掌握这门技术。
“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三大问题: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天然降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十年九旱”是由于天然降雨太少造成的,往往把产量不高和减产归罪于老天,实际上这一认识具有片面性。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1470年至1987年的517年间,山西省的年降雨量基本上保持在400—600毫米之间,平均值为500毫米左右。如果能够利用其中的60—80%,即300—400毫米,就可以满足亩产250—400公斤粮食生产的需要。
过去山坡薄地蓄不住水,天然降雨利用率只有20%,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将天然降雨最大限度地蓄在沟内,贮存起来,形成“土壤水库”,使天然降雨利用率由20%上升到80%左右,最大利用值达500毫米以上,使每毫米降雨产粮能提高4—5倍。
二是较好地解决了天然降雨季节分布不匀的问题。北方丘陵干旱地区的天然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这三个月为大降、大蓄、大蒸发时期。而农作物除了这三个月外,3、4、5、6四个月也很需要水。但这4个月土壤水分入不敷出,所以常常因春旱而影响作物生长。
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以覆盖作为防蒸发的根本措施,把解决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蓄水与防蒸上,将天然降雨蓄住、盖住,三个月蓄水,全年受益。
三是较好地解决了地温低、无霜期短的问题。北方丘陵干旱地区,特别是冷凉阴坡耕地的地温普遍偏低,无霜期偏短。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要求常年覆盖地膜,由于地膜导热快,散热慢,可以提高地温4—10摄氏度,作物可提前10—15天播种,提前20天成熟。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因下种迟而受早霜袭击减产的问题。
蓄水覆盖丰产沟深受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该项技术简便易行,投入少,收入多,见效快。不少地方使用这一技术,当年解决了温饱问题,两三年就脱贫致富。
     (本文作者为山西省人民政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