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陈永康互助组改进了插秧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7-07
第2版()
专栏:

陈永康互助组改进了插秧方法
六月六日,苏南松江县陈永康互助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个月时间。陈永康去年在芒种前两天才开始插秧,而今年在芒种时,全组稻田的秧已经全部插完。第一批插的丰产田里的稻秧,现在一行一行,齐齐整整,已经长了一尺多高。插秧时一棵稻秧只有六、七枝秧叶,现在已分到十几枝。远远看去,陈永康互助组的秧苗,棵与棵的间隔已长得靠在一起了。叶子又肥又壮,绿里有些发黑。
今年,陈永康互助组各户所有的稻田,都采用了新的插秧方法。他们把全组五十六亩水稻竞赛田,根据土质好坏和历年产量高低,分成优、上、中、下四等;再按各户施肥量的多少,决定插秧的密度。据说江南广大水稻区有个老习惯,不管地好地坏,一定要每列(一顺手)插六棵秧。农民在这方面有很浓厚的保守思想。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农民说:“不种六棵头,鬼要作怪的,家里要死人的,谷子要不收的”。这样就妨碍了插秧方法的改进。往年,陈永康虽然采用小株方形密植法,但每列仍是插六棵。今年,陈永康互助组为了争取更高产量,根据历年经验,大胆地打破了千百年来每列插六棵秧的老习惯。他们把三点五亩的优等田插九寸见方,二十亩上等田插八寸见方,二十点二亩中等田插七寸见方,下等田除二点五亩插六寸见方外,其余都插成了株距六寸,行距七寸的长方形。不但各块地里的秧苗密度不同,而且在同一块地里所用的插秧方法,也按不同的环境而有所不同。陈永康互助组还进行了几种实验。一部分上等田试用提早插秧、延长水稻生长成熟期和多施肥料的方法,以争取更高产量。
今年陈永康互助组发挥了集体力量,克服了困难,提高了耕作技术。全组农民在陈永康的影响下,都愿意多动脑筋,不断改进技术。他们进行实验,只是在成立互助组以后才有了保证。如果只是一户人家,是无法进行各种实验的。互助组能够帮助大家克服困难,这种优点更是明显。这里只举一个例子:陈永康在五月三十一日那天,为了完成计划,在雨天工作了大半天,受了风寒,病倒了。按照计划,陈永康互助组要在六月六日插完稻秧。陈永康一病,影响了插秧计划。但是他们克服了困难,当晚就召开小组会,决定从第二天起,打破当地在早饭前不插秧的习惯,这样,终于在六月六日
(芒种)胜利地完成了全部稻田的插秧工作。
组员们爱国劳动热情的高涨,是往年所没有的。拿插秧来说,这是种植水稻劳作中最吃力的工作。但今年插秧时,男女组员们并不觉得插秧很苦。他们感觉腰酸了,就坐下来喝几口茶,然后又去插秧。他们被日光晒得乌黑的脸上,露着微笑。他们说:要是去年单个儿这样操作,早休息了。今年大家组织起来一块做活,而且还向全国发起了爱国增产竞赛,疲劳也不知道到那儿去了。
各地许多人来参观、学习,也对他们有很大鼓舞。陈永康互助组插秧的时候,松江县的县、区领导方面,组织各区农民到陈永康互助组来学习,推广陈永康的插秧经验。附近各县和上海市郊的人们,知道陈永康互助组插秧的喜讯,也纷纷自动前往参观。五月二十九日,前来参观的人最多。那日,收音机播送着愉快悦耳的歌声,一块块黑板报上写着陈永康互助组的插秧经验,田埂上、秧田旁、场地上,到处来往着参观的人们。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摄影队同志也在这天来拍摄电影。正像群众所说的,这和做喜事一样的热闹。
目前陈永康互助组正积极进行查苗、保苗、补苗工作。他们订出了插秧以后到第一次趟稻除草前管理秧苗的具体办法,保证全部秧苗健康地发育成长。同时,他们正在对上半年的生产工作进行总结,整顿互助组,迎接下一阶段的战斗。今后,他们将抓紧进行积肥、除草、抗旱、除虫等工作,争取今年全部稻田丰收。
(费伯贤 薛文英 邱福星 华鼎霖 袁 曙 龚樾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