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强化编制管理 坚持堵疏并重 邢台地区机关“消肿”有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3
第4版(要闻)
专栏:

  强化编制管理 坚持堵疏并重
邢台地区机关“消肿”有方
本报石家庄电 记者陈国琦报道:河北邢台地区把精简党政机关超编人员作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3年来,共精简富余人员4200多名,每年减少行政费849.6万元。这样做既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也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
邢台地区在调查中发现,1984年机构改革不久,党政机关又出现了扩制增编问题,表现为“三多”,即增设机构多,领导干部职数多,调入人员多。据统计,1984年全区县以上党政群机关实有人员9311人,到1987年初净增4866人,增长52.2%。为了大刀阔斧“消肿”,这个地区抓了以下两环。
一是严把“进口”关。首先,加强地、县(市)编委力量。规定: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一律由编委“一支笔”审批,其他部门不得各行其是。其次,强化行政措施,实行定编定员。有关部门安置分配军队转复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要向编委预报方案,列入计划;严禁从企业调人到党政机关,并定期检查,随查随纠;超编、满编单位不准调入,如特殊需要,须分别按“出二进一”和“出一进一”的原则办理。缺编单位进人,一般从超编单位调剂。第三,采取经济措施。对定编定员实行编制管理卡片制度,相应固定工资基金。有的县还规定,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经费,节编所节约的经费大部分用于干部职工的超额劳动补贴,有效地控制了人员编制的膨胀。
二是妥善安置超编人员。办法之一是深化机构改革,推行政事、政企、政技分离,将一些部门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切块分出,成立各种技术服务中心或站,实行企业管理,经费逐步与财政脱钩。全区共分出215个单位,人员1666人。办法之二是支持科技人员承包、领办企业,选拔中青年干部到乡镇工作,鼓励超编机关干部到下属企事业工作。3项合计安排人员1500余人。办法之三是将具备经济实体的行政部门成建制转为企业化管理的公司或事业单位。办法之四是对1988年以来从企事业单位调入党政机关的人员进行彻底清理,清退218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