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读鲁迅致胡适佚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3
第8版(副刊)
专栏:

  读鲁迅致胡适佚札
杨天石
胡适有在日记中保存友朋信札的习惯,这封鲁迅致胡适的佚札就是我在访问美国期间阅读胡适未刊日记(缩微胶卷)时发现的。该札从未在任何地方发表过。
本函作于1923年。当年12月28日鲁迅日记云:“得胡适之笺。”12月29日日记云:“寄胡适之信。”这里所说的“寄胡适之信”当即本函。
鲁迅于1920年在北京大学主讲中国小说史,同时,胡适也正以《水浒》的考证为开端,展开对中国小说历史演进的研究。1922年,双方开始以通信形式讨论《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的问题。1923年12月,鲁迅刊行《中国小说史略》上卷。中国小说自来无史,鲁迅的这部书乃是开山之作,因此,他用力甚勤,出版后立即分赠胡适、钱玄同等人,征求意见,本函乃是对胡适所提意见的答复。
从函中可以看出,胡适、钱玄同都认为《中国小说史略》“论断太少”,鲁迅完全同意这一批评,并由此自我解剖:“我自省太易流于感情之论,所以力避此事,其实正是一个缺点。”文艺科学和文艺作品不同。文艺作品需要艺术家灌注强烈的激情,文艺科学则需要冷静、缜密的分析,力避作者个人的主观爱憎,但是,又不可以只罗列材料,而不作必要的论断。鲁迅在写作《中国小说史略》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了这一难题。
《水浒传》版本众多。自金圣叹腰斩该书之后,坊间流行七十回本。1920年7月,胡适写作《水浒传考证》一文时,只见到几种七十回本,但是,他推断《水浒》原本应为百回本。自此,引起了人们对《水浒》版本的注意,百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等陆续出现。鲁迅此函,向胡适介绍了他所见到的一种百二十回本的情况,并认为“此书之田虎、王庆诸事,实不好”,说明此时,鲁迅对《水浒》及其版本问题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函中所云“同寮齐君”,应为齐宗颐(寿山),他是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时的同事。
当时,上海亚东书局正根据胡适的意见,准备出版《水浒续集》两种。其一为《征四寇》,即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的第六十五回以后。胡适认为这一部分“除了它的史料价值之外,却也有他自身的文学价值”。其二为陈忱的《水浒后传》,胡适认为它是17世纪的一部好小说,其中有的段落,“真当得哀艳二字的评语”,“古来多少历史小说,无此好文章”。鲁迅赞成重印百十五回本《水浒》的下半部,但认为上半部同样有重印的价值。至于陈忱的《水浒后传》,鲁迅则认为“可印可不印”。鲁迅特别指出:清初有两个陈忱。一个是乌程(今湖州市)人,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是《水浒后传》的作者;另一个是秀水人,字用亶,与《水浒后传》无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二人误合为一是错误的。差不多与鲁迅同时,胡适也得出了相同的看法。
12月28日函中,鲁迅还建议胡适重印《三侠五义》、《西游补》、《海上花列传》等三部小说,并谈了对它们的看法。后来,胡适重印了《三侠五义》和《海上花列传》,并分别写了序言。《三侠五义》根据鲁迅意见,用的是“原本”。
1990年7月29日草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之布莱克斯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