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未春杨柳眼先青——天津部分企业采访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未春杨柳眼先青
——天津部分企业采访散记
本报记者 肖荻
哲人说:每一个困难后面,都站着一个办法。
现在,企业遇到的挑战咄咄逼人。但,人们挺身迎接挑战的心态和招数,却耐人寻味……
    (一)
难道这是奇迹?在众多企业因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生产滑坡叫苦不迭时,全国有名的百万元亏损大户之一的天津轴承厂,去年,却一举甩掉了连续10年亏损的帽子,盈余130万元。年产9万多吨大品种无缝管的天津无缝钢管厂,去年不仅没有“三角债”,而且资金周转天数由前年的88天下降到83天。年产60万吨纯碱的天津碱厂尽产净销,年底库存没有积压……
这些企业并非置身象牙之塔,他们同样处在“双紧”的大气候之中。他们的招数虽平凡,道路却崎岖不平。1988年底,天津轴承厂实行社会公开招标承包,改革后的领导班子坚决调整产品结构,一是尽量开发用料少、附加值大的产品,如为纺织机械配套的小轴承,用料只有老产品的1/5,而价格却比老产品高出30%,成为占全厂产品利润70%的主产品。二是利用自身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尽量上大厂不愿干的中、小型轴承。三是不怕活难干,只求效益高,在深加工上下工夫。从而避开与大型同类厂相撞的危险,打出自己的天地。
无缝钢管厂和天津碱厂则凭产品质量优异、适销对路为取胜之道。产品“拿人”,是最过硬的绝招!营销中,他们坚持“款到货到”、“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方针。用户要货心切,自然千方百计筹措货款,不敢对他们拖欠。
    (二)
我们许多企业大都存在一种明显的反差现象:一方面资金紧张,一方面浪费惊人。天津味精厂是多年的先进单位,他们去年加强工艺管理,提高收得率,“降耗”节约增加的利润,占全部实现利润的74%。
企业挖潜,潜力巨大,问题在于能否发动群众一起干。企业渡难关,无论“找市长”还是“找市场”,均有局限,一些厂长,把眼睛重新转回到本厂职工的身上。
天津津华无线电厂去年10月面临停产危险。厂长向全体职工交底,摆出困难后,提出一个问题:是放长假,发工资60%,还是背水一战搞出口?大家异口同声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干!这之后,群情振奋,早来晚走,压缩非生产人员10%,提高劳效70%,减发奖金无怨言。群策群力攻克新品投产关、模具技术关、出口产品质量关。到年底,不但销出录音机2221台,回收货款72.2万元,而且出口19万个机芯,创汇190多万美元。这家濒临停产的厂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哀兵必胜!在生产斯普瑞克名牌车的自行车二厂,当职工得悉厂里资金紧缺时,在“作主人闯难关”大讨论中提出千余条建议,厂里已落实200多条,仅此可节约资金1388万元。不少职工从家里拿来破衣服擦机器,省下了大量的棉纱。不靠增产和涨价,而靠质量、管理、技术提高企业效益。厂办主任张世锋告诉记者:“难,是真难。但全厂干劲是空前的。”
    (三)
无疑,治理整顿,会给许多企业带来无可回避的痛苦,特别是那些在经济过热、卖方市场甚至抢购风潮中火爆一时的“宁馨儿”。如今市场疲软,尘埃落定,“上帝”变得异常苛刻。报刊投诉、消费者协会点评以及随之而来的上级批评,使“双紧”中本已步履维艰的一些企业家,常如芒刺在背。有位工业局负责人,痛定思痛,几乎涌出热泪。一位大公司经理,危机当头,忧心如焚,面颊肿起老高……
然而,压力,未必不是促使企业尽快成熟起来的催化剂。
记者在生产北京、长城牌彩电的天津通广和长城两公司看到,前者在申报全国一级企业预考核通过后,正厉兵秣马,使质量指标更加过硬。后者则严格地筛选元器件,力求不让一个次品混入组装线。在天津电冰箱公司,经理果断决策,宁可削减产量,也要逐道工序保证质量。最近,上述三个企业获得相当高的订货量,表明市场对他们的期待。
飞鸽自行车集团公司,新年伊始,便集中飞鸽、斯普瑞克、司塔特3个名牌车的技术、财力、人力优势,统一对外加强销售,订货会当天即销出150万辆车……
在工业系统中遭受压力最大的二轻系统,断然回收140个外加工点,开发出适销对路新产品230种,投产后创利润上千万元,使已面临停产绝境的部分中小企业转入良好运转。这个局喊出的口号是两个字:自救!
众多事实证明,尽管造成企业困境的因素涉及上下左右多方面,但那些一不怨天尤人,二不等、靠、要,而是振奋精神,切实转变经营思想的企业,将是在治理整顿之火中最先飞出的凤凰。这不仅是克服企业困难的一着高棋,也是使天津这个老的加工工业城市图生存、求发展,“满盘皆活”的必由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