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中国造船业步入新发展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中国造船业步入新发展期
本报记者 曹瑞天
漫长的海岸,辽阔的水域,中国不能不成为一个重要的造船国家。40年来,中国的船舶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起伏变化中,历经艰苦跋涉,跨入90年代,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国家造船工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发展也反映了整个国家造船水平和发展趋势。如今,一个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船舶生产、科研体系,一支拥有30万员工的造船队伍,已经形成。40年的经营,累计生产军民船舶1000万吨,其中近11年就占600万吨。尤其是在国际船舶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开辟了阵地,经受了考验,站稳了脚跟。到1989年底,共承接出口船280万吨,已完工200万吨,其性能和质量受到验船机构和船东的一致好评。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在造船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产量仍达60多万吨,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50%,各项出口成交总额逾5亿美元,超过年计划1.6倍。目前,中国船舶总公司手持66亿元订单,相当于全行业全年产值计划的1.4倍。
如果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那么船舶工业取得的技术进步显示出的发展后劲,更引起国际造船业和航运界的关注。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中国船舶的技术性能和建造质量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技术难度较大的船舶已走向市场;20多项节能技术将被推广应用。去年,船舶总公司系统共有15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00多项成果获部级成果奖,11项产品获国家质量优秀奖。其中11.5万吨穿梭油轮和深潜救生装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前不久举办的第38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船舶总公司参展的13项发明有7项获奖,尤其是冲翼艇以其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首次夺得大会唯一的最高奖——评委会大奖。
中国的船舶设计技术近年也日益显露头角,8万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储备及丰富的设计经验,可随时承接各种产品的订货。从50年代至今,各种客货船、万吨散货轮、集装箱船、远洋综合调查船、海上石油钻探平台、储油轮和石油气运输轮等相继问世,都是我国自己开发的船型。去年,船舶企业试产新产品近300项,其中70多项列入国家计划。目前,巴基斯坦已首次从中国进口1.7万吨散货船的设计图纸,一些西方国家还向中国提出购买8万吨油轮的设计。
走集团化道路,发挥大工业集团整体优势,已成为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一条重要途径。造船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基础制造工业的整体水平,是一个集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于一身的行业。它的发展既依赖又服务于冶金、原材料、机械、电子、电力、运输等各行业。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发挥集团技术和设备优势,不断承接国家重大成套装备任务,组织厂所联合攻关,先后承担了近亿元的石化设备国产化任务;研制成功了第一条5000公斤级国产烟草制丝生产线,替代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其建造质量和主要技术性能达到了80年代国际水平。
国内外船舶市场的明显好转,则为造船工业进入新发展期提供了新的机遇。经过近十年的萧条后,国际航运和船舶市场近年开始复苏,需求明显增加,船价逐步上升。目前船价比1987年最低时期上升50%以上。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90年代的海运量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长,现有商船大部分船龄已超过10年,面临更新。今后10年,世界船舶年均需求量将增至2000万总吨,中后期需求量可能更高。去年我国出口船占造船总量的46.6%。而国内航运市场,同样急需船舶,特别是沿海能源运输比较紧张。据交通部初步提出,“八五”期间,每年大约需要上百万吨海洋运输船舶,以缓解水运紧张情况。何况国内外修船市场也十分活跃,90年代世界修船量将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中国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中国出口船舶在国际航运市场的信誉,则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建造的化学品成品油轮、冷藏船、汽车滚装船等均具当代水平,不仅造船质量已为国内外船东放心,而且船上安装国产设备也被接受。但是,反映整个船舶业综合水平的造船周期,更为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此,船舶公司将千方百计缩短造船周期,并列为今后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按系统工程的要求抓好船舶建造中的6个主要环节: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准备、材料供应和设备订货、生产组织管理、新工艺新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船舶建造水平。去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6.5万吨散装货轮,创造了113天船台周期的好成绩,使一个6万吨级船台可能年产3条大船。美国船东对这个厂造船的质量和进度十分满意,特将原已焊在船体上的“太平洋”号船名改为“中国光荣”号,并说:“这艘船将会在世界船舶市场上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一名优秀推销员,也将作为中国和平的友好使者航行于世界各地。”如果船舶总公司的14个万吨级以上船台都能达到这个水平,造船产量的增加会极为可观!这对于中国造船业生产能力和国际信誉的提高,将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造船业的起点比较低,实现船舶工业的新发展,当然不能陶醉在自己现在与过去的纵向比较上,清醒地对照与先进造船国家之间的差距,除造船周期外,工时消耗、材料利用、生产结构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仍有许多内部潜力亟待挖掘。
过去的十年,造船业在“出口”——“引进”——“提高”——“再出口”的道路上,创造了成功的经验,船舶产品在国内机械行业中率先进入国际市场,成为潜力大、创汇多的成套机电产品。在机遇和挑战同在的90年代,我国造船业可谓任重道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