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乐山的“魏状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8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农村人物志

  乐山的“魏状元”
郎天全
(一)
“端起肉碗,想起‘魏状元’”。这是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妇联的同志形容新农乡35岁的女农民魏胜群,深得城里人敬重的一句话。她是有名的养猪专业户。
在新农乡食品站的帐簿上,清清楚楚地记着魏胜群交售肥猪的明细帐:1987年,7246公斤;1988年,13502.5公斤;1989年,16121.5公斤。
乡党委书记魏昭福粗粗算了算,魏胜群在丈夫曾佰林的支持下,养猪410头,向国家交售猪肉3.8万多公斤。若把这些肉以高价卖给个体贩肉户,少说也可多赚1.5万元。
“党想着咱农民,农民也该想着党。我没啥大作为,是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使我能喂那么多猪。能多卖一斤肉给国家,为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多出一份力,才能报答党的恩情。”没人觉得魏胜群是在说大话,因为她就是这样做的。去年9月,市场猪肉短缺,好几批个体户以4元钱一公斤的收购价,登门买魏胜群家的肥猪。可她坚决不卖,说:“收得贵,卖就会更贵,这种有损于市场和人心稳定的事我不干。”她和丈夫一道,以2.9元一公斤的价格,把42头肥猪全运到乡食品站,交售给国家。虽然一次就少收入4000多元,但两口子心里感到踏踏实实的。
    (二)
在农村,一家一户喂几头猪,大多为了肥田种粮。可魏胜群这些年来,除了自己留用的肥料外,把绝大部分猪粪送给了乡邻。
66岁的老党员王智帮说:“大河有水小河满,锅里空了碗中干,这个理儿,有些人忘了,魏胜群夫妇没忘。这两年,肥料越来越金贵,有的地方一担粪卖到四、五角钱,而魏胜群却分文不收,无偿送给我们20多家乡邻,肥了600多亩农田。我家粮食亩产年年超千斤,离不开魏家的帮助。”
魏胜群养了那么多猪,究竟送给邻里多少粪?谁也说不清。乡长祝先华打折扣计算:少说也有1.6万担。
有人曾开导魏胜群:“那粪还是卖才对。搞商品经济,哪有不讲效益的?”可魏胜群说:“一人富,再富也不踏实;大家富,作出牺牲也高兴。”这不,春耕将至,魏胜群夫妇又忙着向邻里打招呼:“需肥料,就到家来挑。”
    (三)
乡下人都知道,喂养猪难,喂猪赚钱就更难。魏胜群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打猪草,弄猪食,扫猪舍,一直忙到黑。她丈夫也是整天忙里忙外,靠修理农机具和加工豆粉挣钱。几年来,他俩把一笔又一笔的血汗钱,大都用于扩大养猪业,自家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说来难以相信,她家投资6万多元,建造了200多平方米猪舍,安上了猪草切碎机、发电机,可家中的摆设却十分简陋。一台黑白电视已用了6年,儿女吵着要换新的,父母怎么也没答应。夫妻俩住的是一间旧房,既待客又当寝室。虽然夫妻俩合计了几年想改修旧房,但始终舍不得破费,至今也未动工。
今年一开春,魏胜群喂的猪又比去年多了。她想的是,要比去年做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