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爱的双向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4
第8版(副刊)
专栏:

  爱的双向运动
郭庆晨
读了乌云的《我为什么选择中国》一文(见《人民日报》1990年10月15日),很有感触。
乌云作为一个日本孤儿,在到日本大阪探亲的日子里,面临着两种选择:定居日本,可以享受现代城市工作条件优越、物质生活条件优厚的待遇;定居中国,则意味着还要在穷山沟里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继续艰苦奋斗。然而,她却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前者而选择了后者。
乌云的选择,理由固然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之点,则是因为爱中国,因为这种难以割舍的爱超过了物质条件对她的吸引。由此,可见感情力量之巨大。
爱,是双方的,是相互的。乌云之所以爱中国,是因为她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对她的爱。当然,她的这种感受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有抚养了她的父母的爱、学校的爱、学生的爱、政府的爱……不过,从《我为什么选择中国》一文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单位领导和地方政府对乌云的最终选择所起的重要作用。请看,在爱人去世后,乌云的家庭生活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是学校领导将每年一度的烧柴、烧煤送到乌云的家里;是学校领导安排为乌云家每年抹一次房子;在学校领导的住房尚未铺瓦的情况下,破例为乌云家的屋顶铺上了瓦;逢年过节,旗领导不忘对乌云一家的关怀和问候;旗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知识分子盖房,并将其中的一户分给了乌云……可以说,乌云是从她所体验到的单位和地方政府对她的爱而转化、升华为中国对她的爱的。毫不夸张地讲,乌云选择了中国,她的所在单位和地方政府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乌云的选择,是他们的骄傲。
从乌云的选择,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极为简单却极易被忽视的问题:一个人对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感情,连着他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对单位的感情好,就会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深。反之亦然。
近些年来,人才外流的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造成人才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发生单纯归结为对目前国家经济状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尽人意,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不然,乌云能够舍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而选择了山沟中学,又该作何解释呢?我以为,这其中,除了个人的素质和追求的原因之外,某些单位对职工、对知识分子无爱可言,以至留不住人,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我所知,有些人就是对本单位不尊重人才,不理解人才,使得人才不能得以施展抱负和才干而一走了之的。这种情况,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某些人才外流单位的重视吗?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单位,对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人才是不那么容易外流的;相反,一个对人才毫无爱心的单位,导致人才外流,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如果一见到人才外流,便把原因归结为对国家某些方面的不满,而忽视具体单位的过失,这是非常片面的。
我想,在向乌云学习的同时,是否也该学一学库伦中学和库伦政府,以造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空气,从而使更多的“乌云”作出选择中国的决定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