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谒鉴真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4
第8版(副刊)
专栏:

  谒鉴真墓
诸葛蔚东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鉴真不过一个历史人物,因为年代久远,人们只能从史书上了解他。就我所知,新中国成立后,1964年在扬州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馆。然而他在日本人心中所占有的位置,我是远远没有想到的。
在奈良,一个骤雨方歇的午后,我赶去参谒圆寂于日本的鉴真之墓。一进入墓园,那茂郁的松柏和深邃的宁静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在入口处的一块木牌上公开了这样几行禁令:一,竹木伐采之事;二,瓦石采集之事;三,鱼鸟捕获之事;四,饮食、吃烟之事;五,乱涂、不礼貌之事。我来到墓前,那里已聚集了不少前来参拜的日本人。墓前摆着两枝鲜花。当我得知这墓前永远摆着鲜花时,心突然颤动起来。一个中国人在日本受到如此尊敬,我不由得陷入沉思。
日本人来此似乎不仅是为了凭吊一个中国人,他们似乎是为了寻根。在我国盛唐文化的辉煌时期,日本的文化尚十分落后。当时日本不断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从政治制度到科技、医学、宗教和文学,他们无所不学。公元645年,在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化革新就是由在中国学习过的留学生积极促成的。这次改革的一大特征是日本开始大量采用唐代的典章制度,用中国的方式来变革日本。这一改革使日本完成了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转变。此外,尤应提到的是学问僧空海归国后,仿照中国的草书创造出了平假名,留学生吉备真备回日本后,摹仿汉字偏旁创造出了片假名,由此,日本文字才得以出现。中国文化对促进当时日本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这样,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的鉴真在今天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尤其是鉴真东渡并非易事,历时10年之久,5次试渡皆未成功,其间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白头不变,远涉沧波”,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最终实现了宿愿。他不仅把佛教的律宗,还把当时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和彩绘等传到了日本。我想,仅是鉴真的这种精神,也是令日本人世代钦佩的吧!
一般说来,人类文化始终处于不断的交流之中。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是不均衡的,各有其高潮和低潮。从特定的历史时期看,文化交流必须克服种族偏见乃至个人安危等阻力。在这种交流中,虚怀若谷的态度和用历史眼光是非常难得的。从这种意义上说,鉴真是一个出色的文化使者。我还想,在宗教尚是人类文化主要载体的时代,鉴真能不顾个人得失,离开发达的盛唐,冒着生命危险东渡扶桑,这也是他那伟大的哲人精神所使然的吧。他未必懂得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的高潮和低潮期,更不可能知道日本将会有今天如此发达的文明;他的东渡,也许只是处于一种朴素的情感,想把发达的文明传至尚是落后的地区而已。
在日本,人们景仰鉴真的伟大人格,并且以朴素的方式来表示对他的纪念。这种情感是无私、高尚、真挚的。从很早时候起,这种情感就把中日两国人民牢牢连结一起。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所具有的这种关系,对于今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理应有所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