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童心烂漫 笔墨传神——《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先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4
第8版(副刊)
专栏:

  童心烂漫 笔墨传神
——《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先读
记得明代的李卓吾说过:“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成年人回首童年的往事,脸上常常会浮现出发自心底的微笑;整日为生活奔波的人看到儿童的天真烂漫,也总要流露出几分羡慕之情,追悔童年的一去不返。“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代的叶绍翁于秋夜思乡的窘迫中,一见篱笆边闪烁的灯火,便猜到是捉蟋蟀的孩子们,于是勃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欣慰,冲淡几多乡愁。文学家有了童心,便来了灵感;画家有了童心,下笔如有神。明白了童心的可贵,再读杨万里“闲看儿童捉柳花”的诗句,就觉其情趣盎然,远非语言所能形容了。
周作人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他的散文写得好,曾得到鲁迅的肯定,也是事实。1947年至1948年,他曾写有72首分咏绍兴儿童生活与儿童故事的风俗诗,这些诗写得清新自然,饶有情趣,从1950年春起在《亦报》连载,署名“东郭生”,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也为童心驱使,兴致勃勃地为这些诗配了69幅插图。插图画风古朴,无论人物、动物,一经大师厾,便觉神采飞扬,笔墨中一片天真烂漫之情灼然可见。画意与诗情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钟叔河先生保存有这样一套“诗画配”,历经浩劫,幸免于难,藏之箧中,至为宝贵。有三首诗原缺插图,钟先生又请丰老先生的弟子毕克官先生补画,于是有了72首诗和72幅画。钟先生也出于一颗学者的童心,为“诗画配”精心结撰了72篇“笺释”。说是笺释,其实乃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散文,它们或以考证名物见长,或以讲述风俗取胜,时而如叙家常,时而议论风生,运斤成风,涉笔成趣,亦庄亦谐,堪称妙文,可与诗、画鼎足而三了。
贺知章是唐代会稽(今绍兴)(注)人,以《回乡偶书》诗传名后世。周作人根据贺氏诗意,写成《贺季真》一诗:“故里归来转陌生,儿童好客竞相迎。乡音未改离家久,赢得旁人说拗声。”丰子恺配画为“古诗今画”,画中主角乃是位“雨伞挑包袱、手提旧藤箧”的“流浪老人归家模样”。钟先生之笺释除全引贺氏原诗外,还介绍了贺的仁厚与放旷的性格,并记有他还乡修道的传说。
从全书来看,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内容还是以民俗名物、风土人情为主。如众所熟知的“老鼠嫁女”的故事,其诗姑且不谈,丰氏的配画就极有神韵,人化的老鼠憨态可掬,神态惟妙惟肖,仔细品味,绝不比迪斯尼的米老鼠造型差。至于“老虎外婆”的故事,与欧洲流传的“小红帽”故事很相似,丰氏配画极富诙谐情趣,令人解颐。
书中有关压岁钱、坐山兜、捉蟋蟀、萤火虫、吃夜糖等儿童生活的描画,无不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品味之余,引人深思。这些诗画,今天的儿童可能会很喜欢的,上了年纪的人也可从中找寻失去的年华。
未来是属于儿童们的,当然也属于那些虽告别童年却依然保持童心的人!
注:今查《辞海》,贺为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