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要表现人民的情感——谈话剧《生命之光》的剧场效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要表现人民的情感
——谈话剧《生命之光》的剧场效应
陈欲航
今年6月,作为编剧之一的我夹在观众之中,观看了话剧《生命之光》的首场演出。演出结束了,观众静静地坐在那里,不走也不动。没有掌声,没有欢呼,舞台灯光明了又暗,暗了又明,演员流着泪一次次谢幕,观众掩面拭泪,唏嘘不已。面对这扑面而来的热情,我禁不住热泪长流。我承认,我不是为艺术而洒泪,而是作为一名观众,一名共和国公民,为一种企望证实的情感而哭泣。和观众一样,我愿意长久地生活在舞台上营造出的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情境之中,不忍离去。
在以后,陆续看到这出戏的演出和感受到这种效应的专家和同行们,也包括我一直在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我觉得这仍要回到戏剧与人生这一老而又新的话题。许多年来,几代艺术家们,不管是革新派还是传统派都一致的疾呼:戏剧要表现人生,表现人的情感。大家似乎都确信,戏剧如果真正地表现人的情感,那么人们也就自然会给予戏剧更多的感情。可是,在戏剧家热情地关心人民的时候,对于表现人民关心什么却常常出现差异。譬如说,在表现人民的情感,除了他们作为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外,他们还有没有可能被忽略了的更为博大的主体情感呢?
《生命之光》的创作和演出就是在这种寻觅和探索中产生的。显而易见,《生命之光》以真人真事为框架结构的演出,不仅会给专家和话剧界阵阵的惊诧,也给创作者本身带来许多的障碍和束缚。创作者之所以选择了这样的角度,就是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生活丰富的情感底蕴,并以此确定了这样一种用以引发观众宣泄情感的表现方式。党的好干部韩云娜是中共辽阳县委副书记。和她生前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农村干部群众说:“韩云娜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喜爱她,是因为好多党员已经不那么做了。”韩云娜没有以救世主自诩,也没以“公仆”自我粉饰。她的热心肠,她的亲切感,她的平凡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就是她的人格力量与党性力量。我们党的政策的威力和党的温暖正是通过这样的党员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对韩云娜的怀念以至观看因她而创作演出的戏剧,使他们热泪难收,就不是难以理解的了。人们是在看戏,更是在倾诉对党的感情。这里有人们对死者的哀痛,也有对党群关系中不良倾向的痛惜,更有对改善这种关系的关切与期待,以及他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获得新的幸福的感情。这是一种伟大而淳厚的情感,是多少年来中国人民情感生活的主旋律。爱也罢,怨也罢,没有人怀疑这种情感的坚定性,也没有人漠视梳理这种情感的紧迫性。如果说成功的话,我觉得话剧《生命之光》正是顺应了党和人民共同的愿望,抓住了中国社会的情感热点进行了艺术呈现,并以此获得了人们对这出戏艺术之外和艺术之内的承认。
《生命之光》着意表现人民对党的情感是应该的,必须的。在我们全党全民同心协力共建四化的时候,开掘和弘扬这种情感,振奋我们民族的情感力量,是戏剧艺术家不容推卸的责任。
20世纪秒针跃入最后10年的时候,中国的戏剧界仍处在困境之中。剧场效应仍未升温,大家仍在苦苦寻求戏剧的生存之道。现在,《生命之光》已经连续演出200场了,并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一直保持着这种令人兴奋的剧场效应。这又使我重新感悟到戏剧的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