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一篇刚破题的大文章——苏南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7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篇刚破题的大文章
——苏南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国务院研究室调查组
在江苏省南部,多数地区种田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要耕地,有机耕队;要良种,有供种站;要肥料,有肥药站;要排灌,有管水员;要治虫,有植保员……责任田仍由农户分户管理,农业生产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日臻完善。这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最近,我们到苏南,就此作了专题调查。
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也必须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
苏南是我国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1983年前后这里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分户经营后出现的一家一户有些事“不好办,办不到,办不好”的情况,1984年起在一些村、乡陆续出现了排灌、机耕、植保等单项服务。初期阶段,多数地区这种服务是自发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连年徘徊,从1986年起,这里开始有意识自觉地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了提供资金保证,当年江苏省建立了建农基金(即乡镇企业职工每人每月交纳不超过10元的工资作基金)制度,并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农村工作加以部署。此后,服务体系建设渐渐向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现在,苏南的农业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一个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为主体,乡以上部门服务为依托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已大体成型。从横向看,无锡、苏州一带,60%左右的村已能把该“统”的服务统起来,能搞较完备的常规性统一服务,如统一布局、供种、机耕、排灌、防病、治虫和肥药供应等等;有近20%的村不仅能搞常规服务,还装备了诸如种子库、农机库、燃料库、肥药库和农服人员工作室等设施。当然也还有20%左右的村服务仍较差。从纵向看,又有众多的部门专业服务,如以供销社为主体的产前肥药供应网络和产后服务网络,保证农业急需肥药不脱节,农户买肥药不出村;以水利系统为主体的排灌组织网保证科学管水用水;农机服务网,科技服务网,多种经营服务网,政策、信贷、管理咨询服务网等纵横交错,形成很有生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服务越发达,集体越有凝聚力。江阴市华士镇向阳村服务搞得好,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由于服务日益完善,苏南农业有了新的发展。今年气候条件不利,尤其是15号台风给农业造成损失,但我们所到之处,明显感到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情绪饱满。在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的七年中,苏州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5.6%,但亩产却增长了16.4%,与7年前相比,年总产还增长5%。江苏省农业厅的负责同志认为,90年代,苏南农业将再次成为江苏农业的领头雁。
  努力造成大抓服务的气氛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一些同志认为服务是既费事、又花钱的事情;现在财力紧张,服务很难开展。而苏南的实践表明,只要努力,办法总是有的。
就说资金,苏南除了依靠乡镇企业的补农建农资金外,很注意通过开展有偿服务和兴办经济实体来壮大服务组织自身的实力。
1986—1989年,江苏全省建农基金共17.7亿元,其中80%左右用于农机等装备建设。而维持服务组织日常运转的经费主要靠收取的服务费。从种到收,现在一般完整的服务费每亩在60—80元上下,但若农户一家一户去做,差不多得多花1倍的钱。服务组织收费是很低的,受到农户的欢迎。
为了增强服务实力,完善服务功能,苏南普遍支持服务组织创办经济实体。服务组织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相当有活力。目前,苏州市有服务实体2000多个,年创产值1.4亿元,创利1500万元,其中约有40%的利润直接用于农业生产。1989年仅无锡市农技服务实体就交税1201万元,其盈利部分使服务组织的力量大大增强。一些服务实体以产后流通、加工为主。如吴江县的多种经营服务体系,负担起全县1/3的农产品流通任务,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服务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1986年起,省、市、县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都倡导服务体系建设。今年省委、省政府还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作为乡村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我们感到,这里自上而下已形成大力发展服务体系的气氛。乡、村基层干部们谈起服务来,大多头头是道。
为了扩大建农基金的来源,省里1989年决定将乡镇企业税后利润的6%—12%划入建农基金。省、市、县还分别制订优惠政策,支持服务组织发展。如苏州市明文规定,对村级农服站办的实体实行“体制不改变,财产不平调,经营利润不上交”的“三不”政策。吴江县规定:村级服务组织购植保机械,县乡补50%的资金;率先建起综合服务站的村,优先安排水利工程建设,并补贴30%资金……
此外,各级政府还给农服人员创造发挥才干的良好社会环境,经常表彰先进,经济上也给予种种优惠。服务人员的工资一般高出在本村企业工人的工资10%左右。与国家某些农技队伍不安心的境况相反,农民自己的农业服务队伍不仅稳定而且在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篇刚刚破题的大文章
苏南地区的服务体系建设,表现出三种明显的趋势:一是物化投入替代农户活劳动投入的趋向明显,苏南农民田间劳动的50%—70%已被服务体系替代。有少数农户,中青年进厂当工人了,家里又没有老人,或者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就把承包田交给服务站直接经营了。二是农机化的要求普遍增长,尤其对插秧、收割等适用农机需求强烈。一些乡村干部说:“卫星能上天,插秧机要下田。”三是农业服务体系向产业化和产后服务方向发展。我们调查的无锡市郊区的河?乡的水产畜牧公司和吴江县八坼镇的农业多种经营服务公司都是很受农户欢迎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体。尤其是河?乡,由于自办销售服务,每斤鱼就让农民增收0.2元,该乡的养鱼业非常兴旺。
苏南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已从单项自发步入了自觉全面发展的大路。这是一篇群众欢迎的大文章。照无锡县后宅乡领导的说法是,“这样干下去,我们有信心。”
就全国来说,苏南的实践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应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纳入农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轨道。
从全国来看,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是明显不足的,虽然发展农业的服务体系已成为上下共识,但还是受到乡镇经济力量不足的制约。为了把这一项工作作为持久的制度建设,有必要考虑把其列入农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大盘子。如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平价钢材以支持其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平价柴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通过服务组织运用到千家万户。此外,在信贷上也可考虑向农技和服务组织网开一面,支持其创办为农服务的经济实体。国家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财政的支农资金,也可划出一小部分,专项用于配套的服务体系建设。对服务体系兴办的旨在解决服务费用困难的经济实体,在税收方面应给予优惠。总之,中央和地方,应千方百计设法创造条件、拿出办法,引导和支持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二,要有一套区别不同类型地区的支持政策。
对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体系已不是起步而是完善的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要特别注重适用农机的开发和普及。除了国家应集中技术力量搞关键机具的攻关外,还宜倡导社会各方面合力出资发展农机事业。对一些地方采取“私头公尾(即集体配套机具)”和“私有公用(即集体统一调度和收费)”等办法开展农机服务,应予肯定和支持。
欠发达地区,服务起步仍是共同性问题。尤其是没有什么乡镇企业的村,应主要靠服务体系作为集体经济运转来凝聚民心。要从代价小、成本低、群众要求迫切的种子、肥药、植保、排灌等环节抓起,或者从收益较高,能积累资金的产后运销、加工等抓起,开展服务,完善双层经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在这方面,国家的种子、农技、农机、畜牧、生资、粮食、农行、商业、供销、外贸等经济技术职能部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稳住和搞活乡级农技队伍。
当前我国多数乡镇农技站处境困难,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由于基层站性质和编制的限制,无法下到最需要的乡镇一级。看来,将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乡镇农技队伍纳入基层政府的事业单位系列势在必行。应积极地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乡级农技队伍是农技服务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强这支队伍的活力至关重要。应考虑在政策、资金、物资等多方面给予扶持,让其在支农务农和服务中逐步强壮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