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看得中”与“买得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7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看得中”与“买得起”
石秋萍
天气凉了,想买件羊毛衫。商店逛了一家又一家,毛衣成片地挂在店里,可要找到称心的却不易。四五百元一件的外套、二百元一件的开衫,质地、色调固然不错,可价格令人咋舌。六七十元一件的套头衫倒是便宜,那款式、颜色却顶多让人瞥上一眼。难怪听到许多人感叹:“如今的商品,看得中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视野的开阔,人们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好了还想好,精了更求精,这原在情理之中。然而,欣赏不等于实际购买。精品屋内“流连忘返”者多,“慷慨解囊”者少。排除文化背景、年龄、性别等差异,决定人们选择的最大因素就是经济实力。正因为如此,“阿迪达斯”、“奈克”固然好,价格之高却非常人所及,二三十元一双的旅游鞋鞋底弹性太糟,于是50—100元一双的“十佳”鞋走俏京城。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低收入者占80%。在这种收入状况下,商品一味追求高档次,超豪华,反而会在市场上遭冷落。“短缺”与“积压”并存的现象出现,既有档次不够,消费者看不中的原因,也有“曲高和寡”,消费者可望不可即的问题。
那么,可否说多生产中低档产品就是出路?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模糊认识,即:“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商品质量与价格有关,但是二者之间绝不能划等号。价格便宜的中低档商品可以有好货,价格昂贵的高档商品也可能有次货,这要看一件商品的质量、功能是否与其价格相对应。
面对支付能力有限、需求观念又不断更新的消费者,在“买得起”的产品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是为上策。使“买得起”的商品被消费者“看得中”,市场就会有所改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