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7
第8版(副刊)
专栏:

  “桥”
骆飞
故宫有奇宝,世人皆瞩目。故宫架新“桥”,宾朋更踊跃!
1990年9月11日,作为亚运会艺术节展览项目之一的郎静山先生《百龄百幅作品展》在故宫博物院隆重开幕。近千名海内外文化艺术界、新闻界、摄影界代表及各方知名人士云集于此,谈笑风云,论说古今,切磋影艺,真是祥云又添瑞气。
郎老的百幅作品,按人像、风光、静物、花鸟、人体、特技等部分递次展开。拍摄年代有近有远,表现内容波澜起伏。或景物交错,或云烟缥缈,或芳草芊绵,或碧波荡漾。无论是三十年代的樵夫、农人、盐井、船工,还是不同时期的花鸟、麋鹿、松鹤、山石,都寄寓着摄影大师深沉的情感,都跃动着艺术创造的鲜活灵性。
郎静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摄影界的前辈,而且是享誉世界的摄影艺术大师,他一直致力于摄影艺术事业,他的作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先生大作,从取材到构思,从构图到表现,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厚影响。尤其是那些贯天地人于一气、集诗影画于一体、融情理义于一炉的作品,更是闪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面对先生呕心沥血的创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之流滔滔归入世界艺术之海的气势,更领略了中华民族精华生生不息的底蕴;不仅深切地体会了郎先生那由民族文化滋养的脊骨血脉,而且清晰地看到了充溢在作品之中的那似淡却浓、似静却盛的才情,看到了作品之外那不受时空羁绊的心的遨游。
郎静山先生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摄影艺术崭新领域的开拓者。他这次展出的不少“集锦摄影”(如他99岁拍摄、集锦的《三山仙子婀娜娟娟》),应该说,是他深厚艺术功底与勇敢探索精神的集锦。这类匠心独运的作品,固然是郎静山先生摄影成就的重要代表,更是作为中国摄影家的郎静山先生人格力量与创新勇气的生动显示。摄影艺术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便没有生命。郎静山先生终日奔波,马不停蹄,穷思竭虑,革故鼎新,正是为了创造摄影艺术永恒的生命。
郎老说:“宇宙景物,森罗万象,其中有使人喜爱者,亦有使人憎恶者”,“取其所好,而弃之所恶者,以为其理想境界。而又不违大自然之正常现象耳。”“景物之宾主、揖让、开阖、本原、驱使、行列,均须各得其宜……”“须以雕琢复归于自然,方能出神入化,巧夺天工。”“一些西方人士不了解中国文化,单凭自己的喜好,拍摄一些他们认为新奇的事物,如抽鸦片烟、缠小脚这些只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不良习俗的镜头”,是“曲解了中国文化”。“身为一个中国摄影家应有责任出来扭转这种不正确的看法,于是我决定有计划的把较深内涵的中国文化,透过摄影的作品介绍到国外。”“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写实派的技法实在无法来表现中国文化”,最后决定“采用中国画理,成功‘集锦照相’。”
……
郎老言传身教,给我们后来者以十分宝贵的启迪。当我们在题名为《桥》的作品面前停下脚步时,顿时思绪万千。
中国有句古话:修桥铺路,善莫大焉!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着“修桥铺路”的“善事”。记得中国摄影家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时,郎先生闻讯,为在日本的中国摄影艺术展写下了“治事务实而近捷,左右人才济济”的祝贺。团长杨绍明充满激情地说:“我深信不疑的是,友谊的桥梁和艺术的纽带将把我们同日本以及更多国家摄影界朋友和艺术爱好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是的,摄影可以打破语言障碍,在各国人民心中架起桥梁。而我们面前的郎老的这百幅作品,正是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桥。这是通往摄影艺术美好境界的新桥,这是沟通心灵、发展文化、增进了解的彩桥,这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共同奋进的金桥!(附图片)
桥 郎静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