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阿曼巨变的二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7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曼巨变的二十年
本报记者 刘水明
十一月十八日,是阿曼苏丹国国庆二十周年纪念日。从十七日开始,首都马斯喀特这个阿拉伯语意为“降落的地方”便成了欢乐之都。除了规模宏大的街头联欢、阅兵式、军体表演和学生表演外,还有民间传统的骆驼比赛和许多文艺专场汇演。在这期间,无论是走入位于老城区的马特腊古市场,还是漫步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银行街”,都能看到许多普通阿曼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的确,阿曼人是有理由感到高兴的。
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九○年,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但近二百万阿曼人却目睹了跨越几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这二十年是阿曼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一页。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东北濒阿曼湾,东南临阿拉伯海,北端隔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相望,是海湾通往印度洋的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阿曼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曾经是声名远扬的海上强国之一。
早在公元前一千年,阿曼人就掌握了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可以建造庞大的远洋船,为沟通东西方贸易以及西亚与东非间的商业往来作出过不朽的贡献。然而,自西方殖民者破门而入以后,阿曼的国势日衰,直至二十年前,这个阿拉伯半岛上的第二大国还与现代文明完全绝缘,大多数阿曼人不是用原始的方法捕鱼为生,就是常年与骆驼为伴,在茫茫沙海里辗转迁徙,逐水草而居。那时,首都马斯喀特只是一个七八千人的小镇,居民住房简陋,既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
一九七○年七月二十三日,卡布斯苏丹登基执政。从此,阿曼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振兴时代”。卡布斯积极推行各项改革,根据国情制订了一系列计划,利用滚滚而来的石油收入加强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斯喀特日新月异的变化,是阿曼飞速发展的又一象征,今天,这里的人口已激增至二十万,市区扩展了好几倍。昔日阿拉伯式简陋的泥土房屋已被别墅式民用住宅所取代。昨天还被人称为处于“中世纪状态”下的阿曼,如今却奇迹般地跻身于海湾富国之列。标志社会进步的现代文明之花不仅在这块新月形的大地上开放,而且结出了累累硕果。
下面一些数字也许最能说明问题:二十年前,阿曼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十美元,全国公用设施仅有两个小邮局、八公里沥青公路、一家十六个床位的医院和三所小学。学校教师仅二十名,学生不足一千人。而现在,阿曼人均年收入已超过六千美元。在邮政通讯方面,现代化的通讯网络遍布城乡,全国建立了十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各种国际电信业务十分便利。交通运输方面除了四千多公里沥青公路外,还新建了卡布斯、赖苏特以及专门出口石油的法哈勒港等等,形成了一个海上运输网。马斯喀特西卜国际机场和南部的萨拉拉国际机场,是阿曼现代化的航空枢纽。阿曼现共有医院近五十家,医疗中心八十多个,病床三千多张。全国现有大中小学七百六十所,在校生三十二万七千多名,教师一万五千三百人,其中阿曼教师三千多人。另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在职业培训中心和扫盲中心接受教育。由于阿曼在建设国家过程中规定的一条重要方针是“有了钱先办教育”,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从明年开始,阿曼将实施第四个五年计划,为了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卡布斯提出一九九一年为阿曼的“工业年”。
节日里,马斯喀特的市民在谈到国家二十年来的变化与成就时,他们显得无比自豪。但是同时,他们也都希望当前的海湾危机能够得到和平解决,以便使阿曼能够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中迈开更大的建设步伐。(附图片)
图为阿曼别开生面的传统骆驼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