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外合谱同心曲——首都国贸中心见闻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8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外合谱同心曲
——首都国贸中心见闻之三
本报记者 计泓赓
5年奋战,耗资4.5亿美元,建成了国贸中心这个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国贸中心总经理冯志成说:“建成不容易,管好更困难。国外管理现代化大厦、饭店,已有几十年以至几百年的经验。我们对外开放只有11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高估计自己。我们要把外方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学到手,取其所长,补我所短。只有中外双方真诚合作,共同管理,融成一体,企业才有活力!”
整个中心的管理在董事会领导下,分成两大块:中国大饭店、国贸饭店、展览大厅等聘请很有声望的香格里拉国际饭店集团进行管理;两座写字楼、两座公寓、商场等及其他行政管理系统,则由国贸中心所属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160位从国外和香港地区请来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和近3000名国内员工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朝夕相处,合作共事,气氛是融洽、和谐的。
不同的工作经历、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至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在一起共事,要说没有一点撞击、矛盾,那是不可能的,但由于相互都有共创良好整体形象的愿望,共乘一条船,同舟共济,互相信任、谅解、支持,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合资者一方,国贸中心副董事长、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对中国比较了解,怀有深深的感情。中国刚对外开放,郭先生便来考察选址,找合作伙伴,最后选中了这里。他派来的国贸中心副总经理洪敬南先生说:“我们每次向郭先生汇报工作时,他总要我们尊重中方同事,小至给女服务员做制服,他都要关照不宜做得太袒胸等等。”
总经理冯志成和副总经理洪敬南这两位主持国贸中心的创业者,5年多的风风雨雨,结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冯志成说:“洪先生多年在香港,熟谙海外业务;我对国内情况则比他更了解些。遇事我们互相商量,有不同意见尽量交换、寻求共识。”
这里似乎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中外方有了矛盾,出了问题,中方先反躬自问,首先承担应承担的责任。施工期间多国承包,下边还有几十个单位分包,国内众多部门参加。开始控制不到一块。有人说:“不听老外的。”冯志成抓住这种有碍合作的苗头,要求国内施工队伍甘当配角,提出:“当配角,做主人”,使总包与分包协同动作,融为一体。
洪敬南这位建筑系、工商管理系毕业的专家,秉承郭鹤年的意图,与中方伙伴密切配合。施工时碰到麻烦,他常常亲自出马,求得北京市的及时支持。他说:“不应分中方、外方,都是在一个董事会的领导下,是一家人嘛!”
“合资企业中外双方要唱一台戏,不能唱两台戏。这里上头合作得好,下面也就跟着做。”国贸中心物业部副总监刘文启这样说。他们那里共有13位海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外同事没有发生过一次争执,没红过一次脸。当然有时也发生过误会,中国同事就多介绍情况,误会也就冰释了。有位刚来的海外高级管理人员,见一位清洁经理工作不得力,客户投诉很多,即想撤换他。刘文启了解到这位清洁经理工作有难处,建议先帮帮他,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后来这位经理工作得很好,使外方感到慎重对待人是对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