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形成继承与创新的良性机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10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政治工作新探黄河杯征文

  形成继承与创新的良性机制
宋重冰 王相成
长时期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反复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对传统的继承时,常常把创新视为“标新立异”,背离传统;当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时,又常常把继承视为“九斤老太”、“僵化、保守”。毋庸讳言,这种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存在的恶性循环现象,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陷入时“左”时右、时冷时热的窘境。
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一直摆脱不了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舆论宣传上习惯性的“矫枉过正”、“走极端”倾向,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们习惯性的“一边倒”、“顺风推”的思维定势;二是人们对“传统”以及“继承传统”的认识有片面性。第一个原因已多有文章论及,笔者不再赘述。这里只就第二个原因略陈管见。
传统是什么?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传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作为主客体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总是一个不断扬弃、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种传统都是这样。如果不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那么这种传统早就停止了,也就无所谓“传统”了。比如,当我们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时侯,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党初创时期如何如何,还要想到我们党在后来革命发展过程中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创造和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原则和成功的经验。无疑地,传统的动态性正是社会发展的动态性决定的。当然,我们说传统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并不是认为传统中后来的东西总是对原有的东西的一概排斥和否定,而是认为传统总是在不断继承过去阶段真正优良的东西的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们同热衷于搞“改造”的人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们否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列主义启发人、教育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个本质和规律,也就无所谓思想政治工作了。
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在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时候,往往先把它凝固化,当成一成不变的东西,然后再放到现实中分析、对照、评价。如果感到它与现实吻合,在目前管用,就认为完美无缺,绝对肯定,讳言创新;如果感到它的某些内容与发展变化了的现实已经不太适应,就认为不合时宜,全盘否定,需要推倒重来。而没有认识到作为传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适应过去情况的某些具体内容和做法,不适合今天的情况是正常的;适合今天情况的某些具体内容和做法,不适合于将来也是正常的。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再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上来回折腾了,应当尽快形成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继承与创新的良性机制,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的运行与发展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形成继承与创新的良性机制,要求舆论导向、激励系统、心理环境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这样的“共振”:
——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不断的继承和创新的动态体系,不断地继承优良传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不断地创造新经验、新方法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统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个过程中。
——作为一个不断继承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是永恒的,不会改变的,任何诋毁和否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启发、教育、提高人的原则和规律,任何轻视和否定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是要坚决加以反对的。
——作为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充实、不断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丰富而生动的,方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任何一种成功的经验对别人只是一种启示、一种借鉴,而不能成为一种“模式”、一种“标本”;要努力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刀切”现象。
——继承不是简单重复,而应当紧密结合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创新也不是另起炉灶,而应当在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质的规定性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倡导继承,但反对僵化、教条;社会鼓励创新,但反对自由化、随意化。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强化继承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不唯书,不唯上,不唯“风”,忠于职守,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永葆活力。
(宋重冰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党委干部;王相成为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