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飞人”展翅——记上海缝纫机一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12
第2版(经济)
专栏:国家一级企业风采

  “飞人”展翅
  ——记上海缝纫机一厂
  刘士安 刘正平
一个大写的“人”,插着一双欲飞的翅膀,这是“飞人”牌缝纫机的商标。人是企业的根本,质量是腾飞的双翼,这是对“飞人”形象的新注解。上海缝纫机一厂自从1924年建厂,真正展翅高飞,还是在最近这10年,靠的正是一代把质量当作生命的一缝厂人。
姚富根是全厂的领头雁。1986年他担任厂长后,曾经有过“刀斩肥肉”的故事。几家靠上“飞人”后的联营厂,质量下降,姚富根下决心与它们断绝了联营关系。有人惋惜,这一刀下去斩掉了每年数百万元收入的大肥肉,姚厂长说,这样的肥肉吃不得,贪了便宜,砸了牌子。
姚富根没法忘记10年前“飞人”缝纫机的窘境,连自家厂里的职工都不愿买它。没有质量就没有“飞人”的生存权利。10年来前三任厂长和姚富根满脑子装的都是质量这个词。当有人自嘲一缝厂还是个“垃圾工厂”时,姚富根却勇敢地提出一缝厂要争获国家质量管理奖。“条件差才更要创奖,争奖就是干实事。”他说,“我当厂长是有期限的,可企业要长久生存下去,在这个位置上我不能愧对国家和4000职工。”
走过3年创奖之路,1989年,国内缝纫机行业第一块国家质量管理奖牌挂上了一缝厂的生产大楼。这时,不单姚富根已成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重要的是质量意识也已深植在全厂职工的心中。
“石头科长”,指的是一缝厂检查科科长老石。他整天沉在车间检查产品,履行职责一丝不苟,对不合格产品态度就像石头一样坚硬。有的干部为了多拿质量分,打招呼想炒些“小锅菜”,“石头科长”六亲不认,严辞拒绝。检查科100多号职工,把起关来个个像石头。难怪“飞人”的开箱合格率高达99%以上,出口那么多“飞人”缝纫机,一直没有发生过外商索赔。
小巧精致的“飞人”电子缝纫机,像变魔术般地可以缝出多种花样,还能钉扣、锁孔,深受城市用户的青睐。为了让传统的家用缝纫机面目常新,一缝厂的科技人员可没少花心血,使“飞人”撷取了不少“第一”、“之最”的桂冠。他们开发出新型的裘皮机、地毯簇绒机、手套机、绣花机、箱包机等,产品达到14个系列34个品种,使一缝厂成为国内同行业中产品系列和品种最多的企业。获得国家银质奖的JH8—1电动缝纫机,第一个通过美国保险实验室认可打入美国市场。地毯簇绒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每台可节约外汇22万美元。在全国家用消费品民意评选中,“飞人”夺得第一名,北京人、上海人都把“飞人”选为自己最喜爱的轻工产品。在缝纫机市场销售不畅的状况下,“飞人”的覆盖面反而扩大了一倍,外销增加了3倍。在全国,每6台缝纫机中就有一台“飞人”。“飞人”,飞入了千家万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