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平凡者的奉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1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孺子牛征文

  平凡者的奉献
  安全东
  初识四川省达县市残联副理事长老陈,是在市里举办的“奉献者之歌”演讲会上。当时,他在台上声如钟磬,情似春水。他讲他一手创办的市社会福利厂,讲他与残疾人之间建立的手足亲情,讲他为之默默奉献的残疾人事业,一件件,一桩桩,感动得在场的1000多位观众和评委们一个劲地拍巴掌,抹眼角。演讲结束,他得了一等奖。
  老陈不仅讲得好,做得也好。9年前,他受命从教师岗位上换下来创办全市残疾人社会福利厂。那叫个什么厂哟,人不过七八个,房只有四五间,还是借用公安部门养警犬的破房子。没有工作台,他自己动手垒,没有工具,他把自己全套木工工具背到厂里。创业之初,厂里靠削冰糕签、打床笆折、卷黄烟度日,人均月工资仅35元,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可这也得过呀,全市那么多残疾人都眼巴巴地望着这个厂呢。为了使工厂有固定产品,他揣着干粮,连着几个星期泡在图书馆里翻报纸,查资料,终于捕捉到一条适合本厂生产的产品信息:饲料添加剂。从此厂里有了定型产品。到去年底,这个昔日破破烂烂的小厂,已经是一个拥有110名职工、年创税利200多万元的企业,职工月工资达到125元,90%的残疾职工家庭有了电冰箱、电视机等高档生活品。
  二见老陈,是在一个朋友的春节家宴上。老陈两杯下肚,嘴角一抹,就要走。朋友无可奈何地说:“由他去吧,他丢不下他厂里的残疾职工。”
  聋哑职工赖建容、贾本云等6人,至今忘不了是老陈为他们牵线搭桥,组织起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驼背女工向成荣逢人就夸老陈的积德事:向成荣怀孕后期,老陈专门派人照顾她。要不,现在哪来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呢?青年女工杨立玲一提起老陈就眼角发涩:那年要不是老陈千方百计为她跑招工指标并亲自将招工指标送到家中,她这位父母双残的弱女子哪来今天这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又见老陈,是在市残疾人联合会他的办公室里。那是今年初,组织上调他到刚刚成立的市“残联”当副理事长。这可正对了他的路子:早在1984年,他就在厂里办起了全市第一所“聋哑职工夜校”和“聋哑人俱乐部”。1985年,又办起了该市的全日制“聋哑儿童学校”,成为这个市特殊教育的创始人。如今,他终于从“业余”变成了“专业”。只道他春风得意,不料想见了我却一脸苦相,抱怨说:这里可不比当厂长轻松啰!事情太多,太杂,太累。扳起指头,一件件背起来:全市还有近万名残疾人需要生活照顾,还有600名弱智儿童需要进行专门教育,还有300多名白内障、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还有……他摇摇头,双手一摊,说:“你看,全是些棘手难办的事情,拉杂平凡的工作,咋办?一件件来吧。”说到此,他压低嗓门,有些神秘地说道:“等这几件都理出个头绪眉目,我就打退休报告,回家抱孙子啰。”我问他多大岁数,他连连摆手:“不大,不大,才58呢。”
  老陈这人就是这样,永远乐观、自信,热肠子热心办实事,曾先后获得过市、地、省劳动模范、优秀厂长和优秀盲人、聋哑人之友等荣誉。他的名字也美:“陈、树、红”,暗含“老树春深花更红”之意,也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