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友谊 回顾 展望——纪念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成立三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9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友谊 回顾 展望
——纪念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成立三十周年
楚图南
中国和拉丁美洲各国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不少有关中国的美好传说至今仍在拉丁美洲流传。据一些学者研究认为,早在古老的年代,美洲的太平洋西北岸是和亚洲大陆连在一起的。又说红印第安人和远古的玛雅人的脸型和体格,乃至一些风俗习惯和蒙古人种颇有些类似,因此判定拉丁美洲原始民族主要是通过白令海峡从亚洲大陆移殖过去的。这当然是一种传说,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它反映了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极为悠久的关系。
五十年代,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如智利、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乌拉圭、秘鲁及委内瑞拉的一些进步人士及文化界著名人士经过努力,先后成立了各种对华友好组织,积极和中国在文化、教育和贸易方面进行交往。
当时,中国同拉丁美洲各国虽然还没有官方的外交接触,但民间交往逐渐趋向活跃。我记得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组织就接待过智利的聂鲁达、万徒勒里,巴西的亚马多,古巴的尼古拉斯、纪廉等这样一些在国际文化艺术界有巨大影响的知名人士和活动家。另外也还有一些国家的著名政治家陆续访问过中国,如墨西哥的哈拉将军、担任过危地马拉总统的阿本斯,智利社会党领袖阿连德等人。我曾陪同他们会见毛主席、周总理。另外,我们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走出去”指示,从五十年代初开始,不断派出文化、艺术、贸易、工运、妇女等方面的代表团访问拉丁美洲各国。我本人也曾和赵枫等同志一起,带领大型民间艺术团于一九五六年访问了智利、乌拉圭、巴西和阿根廷,留下令人难忘的美好印象。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热情欢迎,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古老而优秀的文化艺术,新中国的精神面貌已深深打动了拉丁美洲各国的人心,撒下了中国人民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友好种籽。
一九六○年三月十六日,“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在北京成立。三月十九日,在北京召开了“首都各界人民支援拉丁美洲人民和庆祝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成立大会”,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当时担任副委员长的彭真同志出席了大会。郭沫若同志和被推选为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的我都在大会上发言。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社论。我们的党和国家如此重视一个民间友好组织的成立,这在我的记忆中是不多见的。
六十年代初期,我们坚决支持了古巴人民的革命。毛主席还多次发表声明和谈话,支持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国人民的反美爱国正义斗争,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鲜明立场。
从七十年代开始,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交国家达到十八个,南美十国中,除巴拉圭外,都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同拉美各国的领导人互访频繁,中国同拉美所有国家普遍有了贸易往来和科技文教交流。另外,人民之间的交往也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原有的一些拉美国家对中国友好的组织相继恢复了活动,在一些国家还成立了新的对华友好组织。这一时期,中拉之间的民间友好往来十分活跃。我国对外友协和中拉友协接待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友好代表团、专业考察团和各界人士,并派团出访了十几个拉美国家。
在纪念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期望中国和拉丁美洲各国的友好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全文将载《友声》第四十期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