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经济生活简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7-12
第2版()
专栏:

经济生活简评
推广小麦密植的经验
苏联农业专家卢森科曾说:“中国的农业技术人员,应该创造一套新的中国的农业技术。”双桥实习农场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宽行大垅,通风通光”的小麦稀植法,他们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实行了缩短行距,实行密植的办法,就使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该场今年密植小麦的产量比稀植小麦的产量提高了一倍。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在农业生产上推广苏联先进经验,并使苏联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一套适合新中国农业生产需要的耕作技术,这对于我国农业增产以及进一步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双桥实习农场实行小麦密植获得高额产量这一事实说明: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虚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打破传统的保守思想,大胆而细心地进行科学试验,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这是一切国营农场、农业科学机关和农业生产领导工作人员应当担负起来的光荣任务。只要我们努力创造新的生产技术,并作好推广工作,我们便有着充分的保证,在一切农产物中大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我们要求各地注意研究并在可能范围内适当推广双桥实习农场创造的小麦密植的经验。这一经验应首先在各国营农场中推广起来。
不要因下两天雨就放松防旱工作
读者单冬初、周传彪、刘贤惠来信反映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六月十七日,湖南省衡阳县第十区召开区乡干部会议,讨论抗旱防旱问题。开会以前和会议之初,旱象很严重,全区至少有二千多亩田受着旱灾的威胁;因此,大家非常着急。正在开会时,连下了两天大雨。正在开会的乡干部就说:“不要紧了,问题解决了,不必开会了。”有些区干部也说:“这几天的会讨论防旱抗旱是白费了。”看见下了两天雨,便把旱灾的威胁,忘得无影无踪了。这怎么可以呢?
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衡阳县第十区。这样的思想也不只是衡阳县第十区的某些干部才有。有些地方春季雨水不太缺少,群众就不注意防旱,干部也认为不必多麻烦。后来几天不下雨,就叫喊“没办法”,“不得了”,下了一两次雨,又觉得是万事大吉了。他们对于旱灾没有经常的警惕和充分的准备,对于防旱没有通盘的方针和周密的计划,过了前段不顾后段,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一时偷懒偷闲,造成后来很大的困难。
全年风调雨顺,当然是有可能的。发生旱灾,同样也是有可能的。而且,这种可能性还不是很小的。即使可能性很小,我们也应该以高度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防备于万一。要确实保证取得增产胜利的成果,就要从最坏的情况出发,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有备无患”,确是至理名言。我们应当树立长期防旱的思想,并用实际行动,打下长期防旱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