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中国包公在海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2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包公在海外
包公早已为中国民众所熟悉。他的事迹,经过民间传说、戏剧、小说、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加工,更是代代流传、妇孺皆知。
其实,包公不仅在中国大陆闻名遐迩,在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中以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包公的形象和事迹,大多是通过文艺作品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所了解的。
鸦片战争时期,法国裘利安最早把包公戏《灰阑记》译成法文,介绍给法国观众。后来,汉堡大学教授佛屋路凯又从法文译成德文。日本的新关博士则根据欧洲的译本将这出戏译成日文。法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以中国的《灰阑记》为基础,创作出《高加索灰阑记》。从此,包公之名遍及欧亚。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乔治·海顿,把《陈州放粮》、《乌盆记》、《后庭花》等三部包公戏译成英文,系统地介绍给美国读者。
目前,不少国家的专家学者还专门从事包公的研究工作。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马幼垣,曾写《龙图公案考》。这篇关于包公的论文表现了对包公的浓厚兴趣。(12月1日《经济参考》宋斌文 何迈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