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奇巧精微 出神入化——观微雕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25
第8版(副刊)
专栏:

  奇巧精微 出神入化
——观微雕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
尚弓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古代城市生活的优秀风俗画,在中国与世界美术史上皆属罕见的巨制鸿篇。因其蜚声遐迩,影响深广,临摹、仿作或参照、变体的作品颇多。然而,当此伟大画卷传世800多年后的今天,湖北沙市有位工艺师,竟成功地将其移植于微雕艺术。如此匠心艺胆,可就非同寻常了。
月前,有位沙市客人蓦然来访,恰好正是微雕《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王立平先生。想不到,这位曾在敦煌和珠海开过展览,作品已流传到美、日、法等国以及台湾、香港的微雕艺术家,居然是甫届而立的青年。我与他一见如故,便要求翌日到宾馆去观赏他的大作。孰料作品已随身带来,他当即打开提箱,取出许多玲珑多姿作品摆上桌案,顿时满堂生辉。我借助放大镜尽情欣赏:这把鹅毛扇的12支扇骨各贴有米粒大的象牙屑,分别刻着金陵十二钗;那尊翡翠弥勒佛袒腹而坐,肚脐眼里却刻着两位论禅的高僧;还有一只细细的手镯,竟满刻着南唐著名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另有几根头发上刻着唐诗宋词。随后,王立平又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具双龙岫玉座,座上置有横23.3厘米、纵1.15厘米、精雕细镂的象牙片。啊,这不就是我神往的珍品吗?据了解,《清明上河图》绢本原作横528厘米、纵24.8厘米,画面寥廓,景物繁富,号称汴京生活的百科全书。现在竟原原本本地缩小了488倍。我想,这件微雕只要能以概括的手法表现原作的全貌和意境,也就无愧为“微雕之最”了。
使我惊讶的是,王立平锋刃所及,简直一丝不苟,他是那么忠实于原作。栉比鳞次的房舍楼台,往来频仍的舟船车轿,均精当有致。连树梢的枝叶,流水的波纹,房顶的瓦片,莫不清晰逼真。550多不同阶层、身份的芸芸众生,尽管都比粟米、针眼还小,用20倍的放大镜也能见其姿容、服饰和举止;而在显微镜下,则须眉、表情毕露。船工搏斗风浪,脚夫负重奔波,商贾、小贩及各业工匠忙碌营生;还有宴饮的绅士,骑马乘轿的达官贵人,游春的男女,看热闹的百姓,都刻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50多匹马、驴、骆驼等牲畜,也嘶鸣欲出。从开卷的郊野到城关街巷,从中段的汴河大桥到汴梁市区的十字街头,起伏变化,情景交融。荒凉处令人忧戚,而繁华处又令人难耐喧嚣。原作的历史气氛、环境特色和艺术构想,在微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相当难能可贵。著名书画家林凡先生审视了此件珍品的显微照片后,欣然题词赞曰:“纳弥须于芥子,容海岳于涓埃”。
王立平自幼爱好绘画、书法,有较深的艺术根底。后来从名师学习微雕技艺,也大有成就。他创作微雕《清明上河图》的过程,既像到中古的汴京旅游了一趟,又像在艺术的炼狱中磨练了一番。
(附图片)
清明上河图(微雕作品)
王立平作 张明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