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崇高风范育后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26
第8版(副刊)
专栏:

  崇高风范育后人
陈均
金秋9月,红菊飘香。我们穿过花团锦簇的芙蓉城,越龙泉,过沱江,经乐至,走安岳,在饱览天府胜景之际,望见了慕名已久的潼南城。此次川行,探访了杨闇公烈士的故乡。
潼南地处川中盆地偏东,千里涪江下游。远在石器时代,祖先就创有文明。秦设郡县,仍分巴蜀。元朝改府为州;明初降州为县,清代因之。岁月沧桑,几经反复;直至解放,始换新天。
一场秋雨,洗出了白云碧天。我们满怀崇敬,去瞻仰杨闇公烈士陵园。
在潼南县文化局长的指点下,走出县城,沿绵壁公路西行三华里,便看见左侧路口耸立着一座四柱单层额枋式的钢筋混凝土牌坊,高6米,中宽4米,额刻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杨闇公烈士陵园”,黑底金字,庄严肃穆,细看两柱,上嵌成都军区敬献的挽联:
主义思马列,壮志振宗邦,蹈险临危,高举赤帜倡革命;
奋迹共群雄,导源由世泽,成仁取义,长留浩气贯乾坤。
穿过牌坊,踏上墓道;水泥路面,径约百米,直达小型停车场。道旁置有笔柏,苍翠挺拔,如守墓卫士,似迎客侍生,唤起人们无限遐想。
穿洞拾级,进入了塑像广场。广场周围,建有各式花台,遍植铁树、笔柏、玉兰、桂树。花木扶苏,四季如春。我们欣喜地看到,1987年4月2日,杨尚昆等领导同志,为陵园剪彩时,在烈士塑像前种植的十余棵墨西哥柏树,均已翠华摇摇,生机勃勃。尚昆同志手植那株,已高约三米,如塔如柱,勇撑南天。墓后及左右,分置砖砌弧形碑三块。不假装饰,各具风格。碑面为黑色大理石刻邓小平同志题“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金色大字。碑阴为黑色水泥面刻烈士传略、分刻领导同志题词、题诗。革命前辈吴玉章献七律一首,题为《忆杨闇公同志》:“锦官城外建红旗,革命潮流卷华西。为救万民于水火,不辞千里转成渝。打枪坝上留英迹,扬子江中失健儿。血沃杜鹃红四野,巴山蜀水更神奇。”
革命前辈的诗词,唤起我们追忆烈士的英姿风范。杨闇公,名尚述,公元1898年3月10日生于四川潼南县双江镇。6岁开始读书,15岁忿恨列强侵略,思振武救国,考入江苏军官教导团。18岁(1916)痛恨袁世凯窃国称帝,策动过江阴炮台官兵起义。19岁东渡日本留学。1922年,在成都结识恽代英和吴玉章,引为知己,共同革命。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工农群众,组织工会、农会。1925年介绍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与朱德、刘伯承等组成中共四川省委军事委员会,并兼任军委书记,组织领导了“顺泸起义”,首次在四川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由于叛徒告密,4日凌晨,被特务逮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威武不屈,壮烈牺牲。铮铮铁骨,令人钦敬!
解放后,中共四川省委于1957年3月,为之建墓立碑于双江镇黄家沟,朱德委员长亲笔书写碑文:正中书:“中国共产党四川地方委员会书记杨闇公同志之墓”
仰望蓝天,丽日当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英烈无私无畏,壮志冲霄;我辈有胆有识,蓬勃奋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